见《灵枢·根结》、《素问·阴阳离合论》等篇。古时用此来解释经络学说中三阴三阳气机变化的特点。(按“关”原文作“开”,应据《黄帝内经太素》卷十《经脉根结》及《素问·阴阳离合论》新校正引《九墟》文改为“关
病名。出《灵枢·寒热病篇》等。又名齿、齿蠹。“龋,朽也,虫啮之齿缺朽也。”(《释名》)多由口腔不洁,致齿牙腐蚀蛀空,或湿热薰蒸手、足阳明二经,龈肿腐臭,齿牙蛀蚀宣露,疼痛时作时止。《证治准绳·杂病》:
【介绍】:见耶律倍条。
指人体头面部的孔窍,眼、耳、口、鼻等。头面为诸阳之会,故称。马莳《灵枢註》:“七窍者,阳窍也。”参见七窍条。
指脏腑经络之气长期郁滞,不能通畅下行的病机。《素问·通评虚实论》:“黄疸、暴痛、癫疾、厥狂,久逆之所生也。”
旁行的经气。《灵枢·邪气藏府病形》:“其别气走于耳而为听。”
出《肘后备急方》。即恶露不绝。详该条。
①阳明为二阳,厥阴为一阴。《素问·阴阳类论》:“二阳一阴,阳明主病。”王冰注:“一阴厥阴,肝木也。二阳阳明胃土气也,木土相薄,故阳明主病也。”②刺寒厥的一种方法。《灵枢·终始》:“刺寒厥者,二阳一阴。
见《广西本草选编》。为苦木之别名,详该条。
新出土古佚医学帛书。撰人未详,约为春秋战国时期的作品。1973年于湖南长沙市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帛书之一。共记52种疾病的治疗方法,现能辨认的医方约280首。本书不见于历代文献记载,为现存最古的一种医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