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肺炎喘嗽

肺炎喘嗽

证名。出《麻疹活人全书》。系小儿常见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尤以冬、春季节为多见,好发于婴幼时期。临床以热、咳嗽、呼吸急促为特点。在麻疹、感冒或其他疾病的过程中,由于先后天不足,如佝偻病,营养不良,亦易并发和继发。以寒温失常,外感风寒风温之邪为主要发病因素,而以风温之邪为多见。风寒仅见于初期,寒邪化热,故温热占其主要地位。肺为娇脏,性喜清肃,主呼吸。寒温之邪从口鼻而入,郁于肺经,轻则为咳,重则为喘。如因温邪化火,寒邪化热,炼液为痰,痰阻气逆,从而导致呼吸困难,产生气促。或因邪郁肺闭,气失宣通,气阻则血滞,故在气急鼻煽的同时,可伴见颜面、口唇、肢端等青紫发绀。心主血脉,肝为藏血之脏,在重证病例中,由于气闭血滞而发生心阳虚衰,肝脏肿大等危象。如因热毒炽盛,内陷营分血分者,可见昏迷抽搐等。若体虚邪恋,可使肺部病变迁延难愈。初期寒邪犯肺,宜辛温宣肺,用三拗汤;属温热者,则宜辛凉,用麻杏石甘汤;痰喘者,宜定喘涤痰,用定喘汤;毒热偏重,宜清热解毒,用三黄石膏汤。正虚邪盛,导致心阳虚脱者,宜回阳固脱,用参附汤。青紫郁血明显,肝脏肿大者,酌加丹参桃仁红花,以活血通络,化瘀生新。

猜你喜欢

  • 阴躁

    躁证之一。指阴盛格阳所致扰动不宁者。《类证活人书》卷四:“阴发躁,热发厥,物极则反也。……外台秘要云:阴盛发躁,名曰阴躁。”常伴见身体微热,面赤,躁扰欲坐井中,或渴不欲饮,脉沉而微等。宜用吴茱萸汤、理

  • 寒呕

    病证名。《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一:“病者胃中寒,心下淡淡,四肢厥冷,食既呕吐,名曰寒呕。或因伤食,多致伤胃气;或因病曾经汗下,致胃气虚冷之所为也。”选用四逆汤、生硫黄丸、灵液丹、丁附汤等方。参见胃寒

  • 便毒

    病名。①指肛门前后生疮。见《医学纲目》卷十九。②指两侧腹股沟及阴部肿痛的病症。见《妇人良方大全》卷二十四。本病又名痃、横痃。参见妇人痃条。

  • 黄芪桂枝五物汤

    《金匮要略》方。黄芪、芍药、桂枝各三两,生姜六两,大枣十二枚(一方有人参)。水煎,分三次服。功能益气温经,和营通痹。治血痹,肌肤麻木,脉微涩小紧。

  • 弓反外形

    小儿指纹诊法十三指形之一,详十三指形条。

  • 秃疮

    病名。出《外台秘要》卷三十二。即白秃疮。见该条。

  • 足太阴疟

    病名。指疟发于足太阴者。《素问·刺疟篇》:“足太阴之疟,令人不乐,好太息,不嗜食,多寒热,汗出,病至则善呕,呕已乃衰,即取之。”《杂病源流犀烛·疟疾源流》:“盖以脾喜乐,病则否,上焦痞塞,故好太息而不

  • 折狱龟鉴

    书名。8卷。宋·郑克撰。约成书于十三世纪。本书收集了历代文献中有关刑法折狱(判决)的一些典型案件,加以分类汇编。其中也有一些法医鉴定的内容,但并非专门的法医学著作。

  • 三角灸

    经外奇穴名。见《针灸学》(江苏省中医学校)。即疝气穴。见该条(图10)。图10

  • 弹法

    ①刺法名。《素问·离合真邪论》:“弹而怒之。”意是指在针刺前以手指弹动皮肤,使脉气满的方法。后世医家发展为,入针后,用手轻弹针柄,以促使得气的方法。《针经指南》:“弹者,凡补时,可用大指甲轻弹针,使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