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肾病

肾病

五脏病候之一。出《素问·藏气法时论》等篇。泛指肾脏发生的多种病证。肾病以虚证为多,所谓实证,也多属本虚标实肾虚多由精气耗伤所致。临床表现有头晕耳鸣精神不振,腿膝痿弱,腰痰遗精等。若肾阴虚,伴见颧红潮热口干咽痛等症。肾阳虚,伴见肢冷畏寒,阳萎,夜尿多,或黎明前泄泻等症。又有肾不纳气而致气喘者,阳虚水泛而致水肿者。其他如气化功能失常,或阴虚火旺湿热下注等,可发生癃闭淋浊等病症。病情不同,当辨证施治。选用益精气,滋肾阴,温肾阳补肾纳气温阳行水滋阴降火,以及清利湿热等法。

猜你喜欢

  • 白丑

    见《本草纲目》。为牵牛子之种皮呈淡黄白色者,详该条。

  • 外科真诠

    书名。2卷。清·邹岳撰于1838年。上卷为疮疡总论及身体各部发有定位的疮疡;下卷为发无定处的疮疡、小儿诸疮及奇怪疮毒;末附以经络内景图说、脉学提要、杂症、药品揭要,及吴锦堂、胡俊心二氏外科医案。解放后

  • 温热病指南集

    书名。1卷。原题清·陈平伯撰。刊于1809年。本书前述温热病大意,次为风温证条例,论述风温诸证证治,介绍其立法及具体方药,逐条予以辨注分析,在温病学派中有一定的影响。后列湿温证条例,内容与《湿热条辨》

  • 长谷

    经外奇穴名。出《千金要方》。别名循际、长平、循脊、循元。位于脐中旁开2.5寸处。主治泄痢,纳呆,消化不良,四肢乏力,多汗等。直刺1~1.5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5分钟。

  • 周氏易简方集验方

    见医药丛书条。

  • 不思食

    病证名。又名不嗜食。即食欲不振。《赤水玄珠》:“由脾胃馁弱,或病后而脾胃之气未复,或痰客中焦,以故不思食,非心下痞满而恶食也。”临床分虚、实两证。偏实者,多因乳食停滞,治宜消食化滞,用平胃散加减;偏虚

  • 柳州七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牛奶浆草之别名,详该条。

  • 葳参

    见《滇南本草》。为玉竹之别名,详该条。

  • 生干地黄丸

    ①《太平圣惠方》卷四十五方。生干地黄三两,羚羊角二两,赤茯苓、独活、槟榔、诃子皮各一两,木香三分,炙甘草半两,麦门冬一两半,桂心二分。为细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前温酒送下。治干脚气,风

  • 重颚

    病证名。出《千金要方》卷五。指小儿上颚肿起如痈,舌难伸缩,口开难合,不能吮乳,甚至阻塞喉部,不能啼哭等。多因口中不洁或胎中受热,热蓄于胃,熏发于口腔所致。可用三棱针将其刺破,拭去汁液或恶血;再用淡盐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