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胃风

胃风

病名。①指风邪中于胃者。以腹胀泄下、多汗恶风为特征。《素问·风论》:“胃风之状,颈多汗,恶风,食饮不下,鬲塞不通,腹善满,失衣则胀;食寒则泄,诊形瘦而腹大。”治宜祛风散寒,温中理气。《圣济总录·胃风》:“治胃风颈项多汗恶风,饮食不下,膈塞不通,腹善满,失衣则膜胀,食寒则泄,形瘦而腹大,豆蔻丸方。”又:“治胃风腹胀,飧泄下痢,白术丸方。”《宣明论方·诸证门》:“胃风汤,治风冷乘虚入客肠胃,水谷不化,肠胁虚满,痛及肠胃泄毒或下瘀血。”②指胃中积热而生风者。以呕吐为主症。《赤水玄珠·呕吐哕门》:“胃风之症,治呕愈呕者是也,……此皆好食甘甜之物,膏粱之味,积久成热,因而生风,非一朝一夕之故也。”

猜你喜欢

  • 刘克用

    【介绍】:见刘全备条。

  • 穿墙草

    出《经效实验单方》。为连钱草之别名,详该条。

  • 司气

    运气术语。出《素问·至真要大论》等。司,主司;气,五运之气或三阴三阳六气。司气,主司岁运的五运六气。

  • 短气嗽

    病证名。指肺气不足,寒邪迫聚而致喘嗽。《诸病源候论》卷十四:“肺主气,候皮毛,气虚为微寒客皮毛,入伤于肺则不足,成咳嗽。夫气得温则宣和,得寒则否涩,虚则气不足而为寒所迫,并聚上肺间,不得宣发,故令咳而

  • 趺阳

    ①经穴别名。《类经图翼》:“冲阳,一名会原,即仲景所谓趺阳也。”后有以趺阳作冲阳之别名者。见冲阳条。②即趺阳脉。《伤寒论·序》:“人迎趺阳,三部不参。”详趺阳脉条。

  • 断绪

    病证名。又称断续。《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妇人立身已来全不产、及断绪久不产三十年者。”即不孕。详该条。

  • 湿土

    ①指脾的阴阳五行属性及生理、病理特点。脾胃于五行属土,但脾为脏而属阴,主运化水谷,脾气易为湿浊所困,故称其为湿土。《血证论》卷一:“脾称湿土,土湿则滋生万物,脾润则长养脏腑,……若湿气太甚,则谷亦不化

  • 虞景豫

    【介绍】:见虞惊条。

  • 中医学

    书名。江苏新医学院编。分上、中、下篇。上篇为中医基础,分述阴阳、脏腑经络、病因、诊法、辨证、治法、药物及方剂;中篇为中医临床,介绍内科、儿科、妇科、外科、伤科、五官科多种疾病;下篇针灸和新医疗法,包括

  • 更年安

    研制方。见《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熟地黄、何首乌、泽泻、茯苓、玄参、五味子、麦冬、珍珠母、牡丹皮、浮小麦、夜交藤、磁石等。片剂,每片0.3克,每服六片,一日二至三次。功能滋阴清热,除烦安神。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