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胆俞

胆俞

经穴名。代号BL19。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太阳膀胱经,胆之背俞穴。位于背部,第十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一说“除脊各寸半”(《针灸资生经》)。布有第十、十一胸神经后支的内侧皮支,深层为外侧支;并有第十肋间动、静脉后支的内侧支通过。主治黄疸口苦呕吐胁痛惊悸,胸腹胀满骨蒸潮热,以及肝炎,胆囊炎,胃炎,肋间神经痛等。斜刺0.3~0.5寸。艾炷灸3~7壮;或艾条灸5~15分钟。

猜你喜欢

  • 食蟹中毒

    病名。见《诸病源候论·食蟹中毒候》。症见胸闷烦乱,精神不安,或更见腹痛,吐利不止等。治宜解毒温中。《本草纲目》卷四载有解蟹毒药苏汁、藕汁、冬瓜汁、干蒜汁、芦根汁、橙皮、丁香等。

  • 药治通义

    书名,12卷。日本·丹波元坚撰。约成书于十九世纪中期。本书论述用药的方法和原则,方剂的配伍与组成,汗、吐、下、清、温、补等治疗要旨,各种剂型,药物分量,外治法以及药物的服用,贮藏等多方面内容。全书百余

  • 悬起灸

    艾条灸之一种。将艾条悬于穴上施灸的方法。又分为温和灸、雀啄灸和回旋灸三种。一般每次灸至皮肤温热潮红为度。详温和灸、雀啄灸、回旋灸条。

  • 血寒经行后期

    经行后期证型之一。亦名血寒经迟。多因经产之时,感受寒凉,寒邪乘虚侵入胞宫,血为寒滞,运行失常所致。症见经期错后,量少,色黯有块,小腹绞痛,得热痛减,面色青白,形寒畏冷。治宜温经行滞。方用温经汤(《金匮

  • 脐旁穴

    出《针灸集成》。即疝气穴。见该条。

  • 痰湿月经过少

    病证名。多因素体肥胖,躯脂过盛,或嗜食厚味,痰湿内生,躯脂湿痰壅阻经隧,以致冲任血行涩滞。症见月经过少,色淡质稀,或兼见白带量多,面色白,头晕心悸,下肢轻度浮肿等。治宜健脾燥湿化痰。方用苍附导痰丸,或

  • 山芝麻根

    出《梁侯瀛集验良方》。为羊踯躅根之别名,详该条。

  • 严冬荣

    【介绍】:清医家。字桂岩。江苏泰州人。承家学精喉科。尝谓医宜审证用药,不可执死方治活病。如白喉,时医多宗养阴清肺法,不论病有寒热虚实之异,执一例百,收效者鲜。因以用辨证法治以汗、下、温、清等,则往往有

  • 多眠

    证名。同多卧。《类证活人书·问多眠》:“多眠有四证,有风温证,有小柴胡证,有少阴证,有狐惑证。病人尺寸脉俱浮,头痛身热,常自汗出,体重,其息必喘,四支不收,默默但欲眠者,风温证也。风温不可发汗,宜萎蕤

  • 足少阴经别

    十二经别之一。原称足少阴之正。《灵枢·经别》:“足少阴之正,至腘中,别走太阳而合,上至肾,当十四(椎)出属带脉;直者系舌本,复出于项,合于太阳。”从足少阴肾经分出,上行至腘中和足太阳膀胱经的经别汇合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