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胎动不安

胎动不安

病证名。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一。指妊娠期不时胎动下坠,腰痠腹痛,或兼见阴道少量流血。多由气虚血虚肾虚血热外伤等因,致使冲任不固,不能摄血养胎所致。气虚者,兼见精神萎靡,少气懒言。宜补气安胎。用举元煎(人参黄芪、炙甘草升麻白术)加阿胶;血虚者,兼见面色淡黄、神疲乏力。宜补血安胎,用胎元饮(人参、当归杜仲、芍药、熟地、白术、陈皮、炙甘草)肾虚者,兼见头晕耳鸣,两腿痠软,尿频,宜固肾安胎,用寿胎丸(菟丝子桑寄生续断、阿胶);血热者,兼见口干咽燥,心烦不安,宜清热凉血安胎,用保阴煎(生地、熟地、芍药、山药、续断、黄芩、甘草);外伤者,于外伤后突然胎动下坠,腰痠小腹胀痛,宜补气养血安胎,用胶艾四物汤加减。

猜你喜欢

  • 鸡舌隔角

    外伤缝合法。《诸病源候论》卷三十六:“凡始缝其疮,各有纵横,鸡舌隔角,横不相当,缝亦有法,当次阴阳,上下逆顺,急缓相望,阳者附阴,阴者附阳,腠理皮脉,复令复常。”相当今之连续缝合或“8”字缝合法。其缝

  • 泉阴

    经外奇穴名。出《千金翼方》。位于耻骨联合上缘(曲骨)旁开3寸处(《中国针灸学》)。主治偏坠,睾丸炎等。直刺0.3~1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 独骨疮

    病名。生于下颏部的湿疮。出《洞天奥旨》卷十三。由口津下流,浸渍日久所致。小儿多见患处湿烂,浸淫成疮。内服燥津丹,外用制津丹搽之。相当于口周围湿疹。

  • 垂帘膜

    病证名。见《世医得效方》卷十六。《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二:“赤膜下垂,由客邪所攻,致赤膜从上生而下遮黑睛,名垂帘膜。”详赤膜下垂条。

  • 香橘饮

    《仁斋直指方论》卷十一方。木香、白术、半夏曲、橘皮、茯苓、砂仁各五分,丁香、炙甘草各一分。为粗末,每服三钱,加生姜五片,水煎服。治气虚眩晕。

  • 面垢

    指面部如蒙尘垢,洗之不去之色。见《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多因感受暑邪或胃热熏蒸所致。《秘传证治要诀·伤暑》:“伤暑必自汗、背寒、面垢。……宜香薷饮、六和汤。”《景岳全书·暑证》:“暑有八证:脉虚

  • 麻子丁

    病名。出《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二。十三丁之一。患处肉上起头,大如黍米,色稍黑,四边微赤多痒,治见疗疮条。

  • 盘法

    ①刺法名。指入针后,手持针柄并作圆环形轻盘摇转的方法。《针经指南》:“盘者,如针腹部,于穴内轻盘摇转而已。”《针灸问对》又规定了每次盘转的次数,并以左右区分补泻,谓:“其盘法如循环之状,每次盘时,各须

  • 握固

    自我按摩方法名。拇指屈曲,置于食指根部,然后其余四指屈曲,将拇指握在掌内。《寿世青编·十二段动功》:“两手当屈,两大指抵食指根,余四指捻定大指,是为两手握固。”

  • 精不足者补之以味

    治则。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对精髓亏虚者,宜使用厚味滋补的药物治疗。《类经》:“精不足,阴之衰也,非味不足以实中而补元。”阴精不足使用滋补,可于饮食或药物中选择厚味血肉有情之品,如海参、淡菜、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