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胎毒

胎毒

婴儿在胎妊期间受自母体毒火,因而出生后发生疮疹诸病的病因。胎毒的由来,指其父母恣食肥甘,或多郁怒,或纵淫欲,或患恶疾(如梅毒),其毒火蕴藏于精血之中。明·万全片玉心书》:“男女交媾,精血凝结,毒亦附焉,此胎毒之原也。”《幼幼集成》:“凡胎毒之发,如虫疥流丹,湿疮痈疖结核重舌木舌鹅口口疮,与夫胎热胎寒、胎搐、胎黄是也。”②指遗毒。见《外科启玄》。即先天性梅毒。

猜你喜欢

  • 枫果

    见《本草纲目拾遗》。为路路通之别名,详该条。

  • 缪慕台

    【介绍】:见缪希雍条。

  • 棕笋

    出《濒湖集简方》。为棕榈花之别名,详该条。

  • 阳中隐阴

    针刺手法名。出明·徐凤《金针赋》。其法先进针至浅部(0.5寸左右),行紧按慢提九次,觉微热,再进针至深部(1寸左右),行慢按紧提六次,此为一度。必要时可反复施术。适用于先寒后热,虚中夹实之症。本法以补

  • 柴胡养营汤

    《温疫论》卷上方。柴胡、黄芩、陈皮、甘草、当归、白芍药、生地黄、天花粉、知母。加姜、枣,水煎服。治温病下后,重亡津液,里症未尽,而表有余热者。

  • 孟氏杂证良方

    见幼幼集条。

  • 暑湿眩晕

    病证名。指暑令感受湿邪所致的眩晕。有湿热与寒湿之分(见《症因脉治·外感眩晕》)。详寒湿眩晕、湿热眩晕条。

  • 张炳

    【介绍】:宋代医家。字明叔。浦城(今福建浦城)人。在太学时,曾随名医史载之学习,精通医术,疗效甚高。

  • 伤温

    病证名。《幼幼新书》卷二十,引《宝鑑》衣厚伤温歌:“衣厚伤温损小儿,热蒸津液透皮肤;致令身体并头上,汗出如珠滴湿衣。”可见伤温的实质是护理不当,衣着过多,导致小儿腠理开疏,汗出散热,反而易感风寒之证。

  • 朱果

    出《事类合璧》。为柿子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