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脾瘅

脾瘅

病名。出《素问·奇病论》。指过食甘肥所致,口中发甜的病证。日久遂成消渴。《圣济总录》卷四十五:“内经曰,有病口甘者,此五气之溢也,名曰脾瘅。夫食入于阴,长气于阳,肥甘之过,令人内热中满,则阳气盛矣,故单阳为瘅,其证口甘,久而弗治,转为消渴,以热气上溢故也。”《张氏医通·口》:“口甘。经云,有病口甘者,此五脏之溢也,名曰脾瘅。治之以兰,除陈气也,兰香饮子,若脉弦滑兼嘈杂,属痰火,滚痰丸,此指实火而言。平人口甘欲渴,或小便亦甜而浊,俱属土中湿热,脾津上乘,久之必发痈疽,须断厚味气脑。服三黄汤加兰叶、白芍、生地,燥渴甚者,为肾虚,日服加减八味丸,可保无虞。”参见中消条。

猜你喜欢

  • 矮松

    见《安徽中草药》。为千层塔之别名,详该条。

  • 蔷薇果

    见《东北植物药图志》。为刺莓果之别名,详该条。

  • 人体部位名。通“巅”。即头顶部。《灵枢·邪气藏府病形》篇:“心脉……微为血溢,维厥耳鸣颠疾。”《黄帝内经灵枢注证发微》:“若脉而微,……其耳必鸣,其疾在巅。”

  • 唐玉书

    【介绍】:清代医家。字翰文。上海人。为名医李用粹之弟子,将李之医案辑录成《旧德堂医案》一书(见《三三医书》第十九);另有《伤寒类书》、《脉学定本》、《本草删书》等书,未见刊行。其子宗泰(字宏文),曾任

  • 佛手参

    见《宁夏中草药手册》。为手掌参之别名,详该条。

  • 妇人血分

    病证名。见《圣济总录》卷一百五十三。指先有经闭而后发生肢体肿胀者。病因寒湿伤于冲任,血壅经隧,气机不行,以致经脉不行,经血分而为水,流入四肢。症见先经闭而后出现水肿,治宜调经为主,其肿自消。方用调经散

  • 周禹载

    【介绍】:见周扬俊条。

  • 素问直解

    书名。又名《黄帝素问直解》。清·高世拭撰于1695年。9卷。作者鉴于《素问》一书虽有多种注本,但往往有“义意艰深”或“字句文义重复”、“以讹传讹”的缺点,为了“直捷明白,可合正文诵读”,故校订《素问》

  • 食泄

    病名。即伤食泻。《杂病源流犀烛·泄泻源流》:“食泄,脉弦紧,腹痛则泄,泄后痛减。”详伤食泻条。

  • 狗屎豆

    见《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豆科》。为望江南子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