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脾风疝

脾风疝

古病名。《素问·四时逆从论》:“太阴有余,病肉痹寒中;不足病脾痹;滑则病脾风疝。”马莳注:“其脉若滑,则病脾风疝,外感之邪也。”张志聪注:“太阴脉滑,则土邪有余,脾风疝者,即肿重坠之属,病在湿也。”参见风疝条。

猜你喜欢

  • 牛皮菜

    见《滇南本草》。为莙送菜之别名,详该条。

  • 足少阴经筋

    十二经筋之一。《灵枢·经筋》:“足少阴之筋,起于小指之下,并足太阴之筋,邪走内踝之下,结于踵,与太阳之筋合而上结于内辅之下,并太阴之筋而上循阴股,结于阴器,循脊内挟膂,上至项,结于枕骨,与足太阳之筋合

  • 热惊

    病证名。亦名感冒挟惊。《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小儿身热,饮水悸惕,手足摇动,上视弄舌,印内青筋,见掌中赤,怕物生涎,此为惊热。”宜荆防败毒散加蝉蜕、僵蚕、钩藤钩,送服牛黄镇惊丸,或琥珀抱龙丸。

  • 何廉臣

    【介绍】:见何炳元条。

  • 积嗽

    见《医宗金鉴·幼科杂病心法要诀》。即食积咳嗽。详该条。

  • 挑痔疗法

    痔疾治法。先在病人背部寻找痔点(即稍突出表皮、针尖大小,压不退色之小丘疹),常规消毒后以粗针将痔点表皮挑破,再挑断皮下组织白色纤维,术后用纱布覆盖。本法有消炎、止血、镇痛作用,可控制痔的症状发展。

  • 手足抽掣

    病证名。出《太平圣惠方》第八十五卷。婴儿手足抽掣,多因妊母被风邪所袭;儿出生后,邪留脏腑,不得宣通,复感风邪,因而发病。其症多伴有壮热呕吐,睡时多惊,心神不安,身体强直,眼目反张。治宜祛风解痉。用羚角

  • 神曲酒

    《世医得效方》卷三方。神曲(拳大)一块,酒二大盏。神曲烧通赤,淬酒便饮令尽,仰卧少顷即安。治闪挫腰痛。

  • 一号乾象方

    见《杂病源流犀烛·内伤外感门》卷二十一。即防风散痧汤,见该条。

  • 胎疟

    出明·赵献可《邯郸遗稿》。即妊娠疟。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