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刺法名。《灵枢·刺节真邪》:“刺有五邪。”指对五类病邪分别用不同针具予以针刺的治疗方法。《黄帝内经太素》名五邪刺。五邪为痛邪(疮疡)、大邪(病邪实盛)、小邪(正气亏虚)、热邪及寒邪。此“五者之病,皆
见《本草从新》。为脐带之处方名,详该条。
病证名。指麻黄汤证。《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注解伤寒论》卷三:“此太阳伤寒也,寒则伤荣。”《张氏医通·诸伤门》:“如
病证名。出《太平圣惠方》。气血少弱,骨木不荣,由肾气未成,肝肺壅热上冲于脑,遂令发枯,骨髓不足而囟不合。即解颅,详该条。
病名。见《济生方》卷二。《内经》作隔、鬲、膈中、隔塞、鬲咽。《备急千金要方》称噎塞。又名膈噎、噎、膈、膈气。①指食入阻隔,未曾入胃即吐出者。《医贯》卷五:“噎膈者,饥欲得食,但噎塞迎逆于咽喉胸膈之间,
药物剂型之一。用药物煎汤,去渣取药汁而成。汤剂具有吸收快、作用强的优点,故临床上应用最广。
同胕、趺。足背部。《灵枢·营气》:“故气从太阴出注手阳明,上行注足阳明,下行至跗上,注大趾间,与太阴合。”
古针具名。《灵枢·九针十二原》:“小针之要,易陈而难入。”意同微针,见该条。
见《福建民间草药》。为望江南子之别名,详该条。
见《江苏省植物药材志》。为白茅花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