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中药志》。为荜菝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出《魏书·王慧龙传》。古名鼻赤,《素问·热论》:“脾热病者,鼻先赤。”又名鼻齇、肺风、肺风粉刺、赤鼻、鼻准红赤,俗称酒渣鼻、酒糟鼻。由脾胃湿热上熏于肺所致。症见鼻准发红,久则呈紫黑色,甚者可延及
灸法术语。见《针灸集成》。指灸疮的化脓状态。
证名。包括产后四肢虚肿,产后水肿气、血、水三者均可导致浮肿。若素多抑郁,气机失畅,产后气血不和,有碍气机升降,可致气滞肿胀。症见肢体浮肿,皮色不变,压痕随手而起,兼见胸闷胁胀,饮食减少。治宜理气、行滞
病证名。出《世医得效方》卷三。《伤科汇纂》卷九:“挫闪者,非跌非打之伤,乃举重劳力所致也。或挫腰瘀痛,不能转侧,或手足拗闪,骨窍扭出,其伤虽属寻常,若不及时医治,失于调理,非成痼疾,即为久患也。”治宜
见《广西中兽医药用植物》。为海芋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南宋医家。字履道。汾州(今山西汾阳)人。精于医药,由于本人患病,奋而学医试药,深有所得。集有《十便良方》40卷(全名《备全古今十便良方》),用药简当,便于应用。
【生卒】:1617~1700【介绍】:清代医家。字路玉,号石顽。江苏吴江人。年轻时学儒,值明末战乱,在洞庭山中隐居十余年,并钻研医术,后业医六十年左右,著述较多。其中《伤寒缵论》、《伤寒绪论》是根据喻
病名。《喉科种福》卷四:“证由蛾将成脓之时,犹连服凉散之剂,吹凉散之药,以求速效,虽红退消肿,而脓根未拔,外皮顽硬,一遇时气外感,饮食积热,则旧蛾复作。”参见石蛾、乳蛾等条。
病名。出《外科正宗》:“小儿钻齿疳,牙根穿出齿龈,内外芒刺,嘴唇作痛。”即钻牙疳。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