蓆疮
蓆是席的异体字。详席疮条。
蓆是席的异体字。详席疮条。
①见《广西药用植物名录》。为石吊兰之别名。②见《四川中药志》。为羊齿天冬之别名。③见《湖南药物志》。为翻白草之别名。各详该条。
病名。见《竹林寺女科秘方》。亦名经水乍多乍少。多因肝郁脾虚,久而阴虚生热,冲任失调所致。症见经来血量或多、或少不定,兼见面色萎黄,头目眩晕,饮食不思,五心烦热等。治宜先用清凉散(黄芩、知母、当归、丹皮
①又名机。骨盆外方中央的髋臼部位,为髀骨嵌入之处,有转枢的作用,故称。《灵枢·经筋》:“足阳明之筋,……上结于膝外廉,直上结于髀枢。”即髋关节。②股骨大转子部位,位于股部外侧的最上方,股骨向外方显著隆
《灵枢经》篇名。本文着重邪中脏腑和病形问题的讨论,故名。内容讨论了邪气中人的部位,有中阴、中阳、中脏、中腑的不同区别。并指出进行诊察时,应色、脉、尺肤三者合参,不可偏执。接着叙述了缓、急、大、小、滑、
舌苔黄,舌体浮而肿大。《辨舌指南》:“黄腻满布者,由湿热郁而化毒,宜清湿火化毒;白腻黄腻者,痰浊相搏上溢为胀也,宜蠲痰化浊;舌黄胀大满口者,乃胃府湿热蕴结不消也。”
病名。指感受外邪后,蕴伏于里,或因平素内热,复为新邪诱发的一类温病。大多初起即以里热为主,与新感温病初起有表证者不同。伏气源出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冬伤于寒,春必病温”一语。《温热经纬》卷二有《
【介绍】:见于志宁条。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中府,见该条。
见《要药分剂》。即巴旦杏仁,详该条。
见《中国树木分类学》。为鬼箭羽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