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药材>蚺蛇肉

蚺蛇肉

《中药大辞典》:蚺蛇肉

药材名称蚺蛇肉

拼音Rán Shé Ròu

出处食疗本草

来源为蟒蛇科动物蟒蛇

原形态蟒蛇,又名:蟒、王蛇(《尔雅》),南蛇、埋头蛇(《纲目》),王字蛇(《纲目拾遗》),琴蛇。

全长达4.6~6米。头小,吻端扁平。上唇鳞11~13片,不与眼相碰。眼的前缘、下缘及后缘围有6~8片眼鳞。眼小,瞳孔垂直椭圆形。头背鳞片对称,形小而数目较多。体鳞光滑无棱,在颈部约54~64行,体中部65~72行,肛前40~44行。腹鳞在腹部中间,长不达体侧,约255~202片。尾下鳞65~71片。在肛门两侧有距状的后肢痕迹。体背及两侧均呈云豹状大块斑纹;头背黑色,从颅顶鳞后边到颈部有长约10鳞、宽约3鳞的黄褐色斑一条。又从吻端沿鼻孔上缘、眼前鳞上鳞的1/2到眼后,两侧各有一条宽约2鳞半的黄色带状纹,经过体背两侧直达尾端,眼后及眼下有一黑斑。喉下黄白色。

生活于热带和亚热带的森林中,能绞死及吞食体重二、三十斤的野麂和山羊等动物,但主要以鼠类、鸟类、爬行类和两栖动物为食。无毒。

生境分部分布广东、广西、云南、福建等地。

性味《纲目》:"甘,温,有小毒。"

功能主治祛风,杀虫。治风痹,瘫痪,疠风,疥癣。

①孟诜:"作脍食之除疳疮;小儿脑热,水渍注鼻中;齿根宣露,和麝香末敷之。"

②《食疗本草》:"主温疫气,可作脍食之。"

③《本草拾遗》:"主喉中有物,吞吐不得出者,作脍食之。"

④《纲目》:"除手足风痛,杀三虫,去死肌,皮肤风毒疠风,疥癣恶疮。"

用法用量内服:煮食、浸酒或焙干研末。

复方①治诸风瘫痪,筋挛骨痛,痹木瘙痒,杀虫辟瘴,及疠风疥癣恶疮:蚺蛇肉一斤,羌活一两(绢袋盛之)。用糯米二斗,蒸熟,安曲于缸底,置蛇于曲上,乃下饭,密盖,待热取酒,以蛇焙研和药,其酒每随量温饮数杯,忌风及欲事,亦可袋盛浸酒饮。(《濒湖集简方》蚺蛇酒)

②治狂犬咬人:蛇脯一枚,炙,去头,捣末,服五分匕,日三。(《千金方》)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蚺蛇肉

药材名称蚺蛇肉

拼音Rán Shé Ròu

英文名Python

别名蟒蛇 、蟒、王蛇、南蛇、埋头蛇、王字蛇、琴蛇

出处出自《食疗本草

来源药材基源:为蟒科动物蟒蛇除去骨脏及皮的全体。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ython molurus bivittatus Schlegel

采收和储藏:夏、秋两季,捕杀蟒蛇时用绳缚住头部,尾部用带绳的铁钩钩住肛门,两头拉紧,固定在柱子上,先在肛门前切小口,割断血管放血,然后剖腹去骨脏,剥皮,剔出脂肪,洗净晒干。

原形态蟒蛇,全长6-7m。肛孔两侧有爪状后肢的残余。生活时背面灰棕色或黄色,背脊具有1行红棕色、镶黑边略成方形的大斑块,两侧各有1行较小而中央较浅的斑块。头颈部背面有一矛形斑,头部腹面黄白色,躯干及尾腹面黄白色尽可杂有少数黑褐色斑。眶前鳞2,眶后鳞3或4;上唇鳞10-12,吻鳞及前2枚上唇鳞有唇窝,前后若干下唇鳞有较浅的唇窝。背鳞平滑无棱,中段65-72行;腹鳞较窄小,255-263;尾下鳞65-69对。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活于热带、亚热带低山丛林中,夜间活动,能吞吃重10-15kg以下的野廘和山羊等动物,但主要以鼠类、鸟类、爬行类和两栖动物为食。

资源分布:分布于福建、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云南。

性味味甘;性温

归经肝经

功能主治祛风活络;杀虫止痒。主风痹;瘫痪;疠风;疥癣;恶疮

用法用量内服:适量,煮食,浸酒;或焙干研末。

复方①治诸风瘫痪,筋挛骨痛,痹木瘙痒,杀虫辟瘴,及疠风疥癣恶疮: 蚺蛇肉一斤,羌活一两(绢袋盛之)。用糯米二斗,蒸熟,安曲于缸底,置蛇于曲上,乃下饭,密盖,待熟取酒,以蛇焙研和药,其酒每随量温饮数杯,忌风及欲事。亦可袋盛浸酒饮。(《濒湖集简方》蚺蛇酒)②治狂犬咬人: 蛇脯一枚,炙,去头,捣末,服五分匕,日三。(《千金方》)

各家论述1. 孟诜:作脍食之除疳疮;小儿脑热,水渍注鼻中;齿根宣露,和麝香末敷之。

2.《食疗本草》:主温疫气,可作脍食之。

3.《本草拾遗》:主喉中有物,吞吐不得出者,作脍食之。

4.《纲目》:除手足风痛,杀三虫,去死肌,皮肤风毒厉风,疥癣恶疮。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梦花

    《中药大辞典》:梦花药材名称梦花拼音Mènɡ Huā别名金腰袋、打结花、梦冬花(《中国树木分类学》),喜花、迎春花(《重庆草药》)。出处《分类草药性》来源为瑞香科植物结香的花蕾。冬末或初春花

  • 青叶丹

    药材名称青叶丹拼音Qīnɡ Yè Dān别名思茅獐牙菜出处《云南思茅中草药选》来源为龙胆科植物粤北獐牙菜的全草。夏、秋采集。晒干。原形态直立草本,高20~50厘米。茎单生,四方形,绿色或紫红

  • 猪殃殃

    药材名称猪殃殃别名拉拉藤、锯锯藤、细叶茜草、锯子草、小锯子草、活血草、小禾镰草、锯耳草来源茜草科拉拉藤属植物猪殃殃Galium aparine L. var. tenerum (Gren. et Go

  • 珍珠露水草

    《中药大辞典》:珍珠露水草药材名称珍珠露水草拼音Zhēn Zhū Lù Shuí Cǎo别名露水草、鸡冠参出处《云南中草药》来源为鸭跖草科植物蛛丝毛蓝耳草的根。夏、秋采挖。鲜用或晒

  • 榉树

    药材名称榉树拼音Jǔ Shù别名大叶榉来源榆科榉树Zelkova schneideriana Hand.-Mazz.,以树皮、叶入药。生境分部自秦岭、淮河流域至广东、广西、贵州和云南。性味苦

  • 醉魂藤

    《全国中草药汇编》:醉魂藤药材名称醉魂藤拼音Zuì Hún Ténɡ别名野豇豆、老鸦花来源萝藦科醉魂藤Heterostemma alatum Wight,以根、全株入药。

  • 紫香薷

    药材名称紫香薷来源唇形科紫香薷Elsholtzia longidentata Sunined.,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四川。性味辛,温。功能主治发汗清暑,消肿利尿,健胃止呕。主治暑热感冒,水肿腹痛。用法

  • 母菊

    《中药大辞典》:母菊药材名称母菊拼音Mǔ Jú别名欧药菊、洋甘菊(《湖南药物志》)。出处《湖南药物志》来源为菊科植物母菊的花或全草。5~7月采取花朵或全草,晒干备用。原形态一年生草本,高30

  • 沙枣树皮

    《中药大辞典》:沙枣树皮药材名称沙枣树皮拼音Shā Zǎo Shù Pí出处《陕甘宁青中草药选》来源为胡颓子科植物沙枣的树皮。春、夏、秋采收内皮,洗净,晒干。化学成分茎皮和枝含胡颓

  • 响叶杨

    《全国中草药汇编》:响叶杨药材名称响叶杨拼音Xiǎnɡ Yè Yánɡ别名响朴叶、白杨树、山白杨来源杨柳科响叶杨Populus adenopoda Maxim.,以根、叶、茎入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