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著作。简称《医门小学》。4卷。清·赵亮采编于1887年。作者谓本草乃医门之小学,遂以此名书。卷首列述阴阳运气、脏腑经络及药性总义。次以药性寒、热、温、平4种歌赋为纲,杂采前人之说为之注释。书后附诊
病证名。鼻翼开合煽动,为肺气闭塞及肺绝的症状。林慎菴云:“鼻煽有虚实新久之分,不可概言肺绝。若初病即鼻煽,多有邪热风火,壅塞肺气使然;若久病鼻煽喘汗为肺绝”(《厘正按摩要术》)。
见《瘴症指南》卷下。即乐令建中汤,见该条。
霉,灰黑色。酱,黄赤色。舌生黄赤兼黑苔,似沉香色,属里实热证。可因内蕴湿热、夹有宿食,或瘀血气滞,或湿热夹痰所致(见《伤寒舌鉴》)。
临床分科名称。见《喉科指掌》。系指传统医学论治咽喉、口齿病的专门学科。又叫咽喉科、喉咙科、咽喉口齿科。早在唐代太医署中便设有耳目口齿科,为中医五官科的雏形。随着祖国医学的发展,对喉科病的认识也日益深入
见《草药手册》。为破骨风之别名,详该条。
见《江苏药材志》。为凤尾草之别名。详该条。
前指胸腹,后指背腰,前后穴位相配,称前后配穴法。如胃痛取腹部的中脘、梁门,背部的脾俞、胃俞;咳嗽气喘取胸部的膻中、天突,背部的定喘、肺俞等。以背俞穴和胸腹部的募穴相配者则称俞募配穴法。参见该条。
书名。①清·何梦瑶撰。2卷。刊于1872年。作者将药物分为草、木、果、谷、菜、金石、虫介等类,并以韵语的形式介绍316.种常用药,内容比较简要。②清·陈明曦撰。2卷。约刊于1895年。全书共载药物27
叶桂治疗上部燥证的经验。见《临证指南医案》。秋燥外袭,伤人肺气,症见身热头痛,干咳无痰,咽喉干痛,甚或痰中带血。宜辛凉润肺,或结合清气,用桑叶、杏仁、玉竹、沙参、梨皮、香豉等药,侧重气分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