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属于阴的性质重合于同一事物上,示阴寒之弥漫。①夜半为重阴。日为阳,夜为阴,夜半为阴中之阴,故名。《灵枢·营卫生会》:“夜半而阴陇为重阴。”故人之体温(正常或病态)多于夜半而降。②病色之重阴。古人分
《温疫论补注》卷上方。又名养营承气汤、养荣承气汤。生地黄一两,芍药二钱,枳实、大黄各一钱,厚朴五分,当归、知母各三钱。加生姜,水煎服。治温病数下亡阴,里证仍在,并见热渴者。
出《本草图经》。为墨旱莲之别名,详该条。
即咽唾。见该条。
病证名。又名孟春痹。十二经筋病候之一。《灵枢·经筋》:“足少阳之筋,……其病小指(趾)次指(趾)支转筋,引膝外转筋,膝不可屈伸,腘筋急,前引髀,后引尻,即上乘季胁痛,上引缺盆、膺、乳、颈维筋急,从左之
指受四时阴阳升降规律的制约而在治疗用药方面的时令季节禁忌。《脾胃论》卷上:“夫时禁者,必本四时升降之理,汗、下、吐、利之宜……如春夏而下,秋冬而汗,是失天信,伐天和也。”春夏阳气升发,故不宜用下法;秋
病名。《太平圣惠方》卷六十:“连滞经久,差而复发,故名久痔。”多因脏腑久积热毒,流注于大肠而致。证见肛边肿痒,或生疮瘘,脓血间下,经久不愈或愈而复发。
病名。出《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一。多因思虑伤脾,脾气郁结所致。瘤体初如桃李,渐大如拳,其根宽大,坚实柔韧,皮色不变,无热无寒。治宜健脾益气,开郁化痰。用归脾汤化裁,亦可手术治疗。相当于肌纤维瘤。
出《简易草药》。为徐长卿之别名,详该条。
证名。指手阳明大肠经经气异常而致的病症。《灵枢·经脉》:“大肠手阳明之脉,……是动则病齿痛,颈肿。是主津所生病者,目黄,口干,鼽衄,喉痹,肩前臑痛,大指次指痛不用。气有余则当脉所过者热肿,虚则寒栗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