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分热
详血热条。
详血热条。
病证名。①呕血的一种表现。《千金要方》卷十二:“内衄者,出血如鼻衄,但不从鼻孔出,是近从心肺间津液出,还流入胃中,或如豆羹汁,或如切,血凝停胃中,因即满闷便吐,或去数斗至于一石者是也。得之于劳倦、饮食
病名。见《疡医大全》卷二十七。又名指风毒。为足大趾节红肿剧痛的一种疡证。因邪毒外发或局部染毒所致。症见患趾如汤泼火烧,痛不可忍,甚则憎寒壮热,四肢酸痛,其后胬肉突出,痛如刀割。宜用人龙散或用蜈蚣散外搽
《金匮要略》方。又名外台走马方。巴豆(去皮,熬)、杏仁各二枚。棉缠,搥令极碎,投以热汤二合,捻取白汁服。治中恶,症见心腹痛胀,大便不通。本方也见于《外台秘要》,名张仲景飞尸走马汤。走马芹见《辽宁省中草
病证名。见《医钞类编》卷七。《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并治》:“夫酒客咳者,必致吐血,此因极饮过度所致也。”酒性大热,最易伤胃,胃气不守,乱于胸中,中焦之血,不布于经络,因热射肺而为咳逆,
【介绍】:见严长明条。
病名。又名干咳嗽、干咳。指无痰而嗽者。《杂病源流犀烛·咳嗽哮喘源流》:“干嗽,肺中无津液也。其脉细涩,必兼气弱或促,乃痰郁火邪于肺中。轻则连咳数十声,方有痰出,重则虽多咳亦无痰,故为干咳嗽,极难治。始
见《现代实用中药》。为臭梧桐之别名,详该条。
书名。陆成一辑。4卷。本书重点论述鉴别诊断。以病证为主,按气血、脏腑、身形各部及外科、妇科、儿科等依次排列,举凡相类证候,均进行了对比辨析,并阐述有关病机等内容,可供临床辨证参考。
病名。见《济生方》卷二。《内经》作隔、鬲、膈中、隔塞、鬲咽。《备急千金要方》称噎塞。又名膈噎、噎、膈、膈气。①指食入阻隔,未曾入胃即吐出者。《医贯》卷五:“噎膈者,饥欲得食,但噎塞迎逆于咽喉胸膈之间,
病名。《本草纲目》:“楚人多食酸则齿软。”详齿齼、齿齭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