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血热崩漏

血热崩漏

病证名。多因素体阳盛,过嗜辛辣,或感受热邪,或五志化火热郁于内,损伤冲任,迫血妄行;或忿怒伤肝肝经火炽,血失所藏等,以致经血妄动。症见突然阴道大量出血,或淋沥日久不止,血色深红,稠粘,面赤口渴烦躁不寐头晕等。治宜清热凉血止血。方用清热固经汤。如兼气虚者,加沙参、黄芪;口渴,加麦冬、花粉;若见胸胁胀痛,心烦易怒,时欲叹息,脉弦者,为肝经火炽,治宜平肝清热止血,方用丹栀逍遥散生姜,加炒蒲黄血余炭益母草香附炭之类。

猜你喜欢

  • 崔真人脉诀

    见脉诀条。

  • 紫花杜鹃

    见《广西本草选编》。又名岭南杜鹃。为杜鹃花科植物广东紫花杜鹃Rhododendron mariae Hance的花、叶、嫩枝或根皮。分布广东、广西、江西、湖南等地。苦,平。镇咳,祛痰,平喘,消肿。①治

  • 乳卸

    病名。见晟叔来《增订达生篇》。指乳头拖下过长的病证。多因肝经风热发泄所致。用小柴胡汤主之,外用羌活、防风、白敛烧烟薰之,仍以蓖麻子四十九粒、麝香一分同研烂,涂顶心,俟乳收上,急急洗去。

  • 棕树果

    见《云南中草药》。为棕榈子之别名,详该条。

  • 临睡前服

    病在胸膈、胁肋、肺者,宜于临睡前服药(见清·景日昣《嵩崖尊生书》)。

  • 花癣

    病名。出《外科启玄》卷七。由风热蕴积于肺,随阳气上升而成。生于面部或眉间,初起癗,渐成细疮,时痛时痒,搔起白屑,春季易患。外用颠倒散凉水调涂。相当于脂溢性皮炎。

  • 阳维穴

    经外奇穴名。出《千金翼方》。位于耳廓后,当用手拉耳向前时,于根部所出现的弦筋上,与耳门穴相平处(《类经图翼》)。主治耳鸣,耳聋,以及中耳炎等。直刺0.1~0.2寸。艾炷灸3~5壮。

  • 程履新

    【介绍】:明末医家。字德基。休宁(今安徽休宁)人。生活于十七世纪,学医于名医李士材,曾旅游于江苏等十余地,博览医书,医术颇精。撰有《简易方论》等书行世。

  • 啮颊

    症名。出《灵枢·口问》。系指自咬其颊。详见啮舌条。

  • 李云卿

    【生卒】:?~988【介绍】:五代时医家。通经史、善医药,隐居庐山,各地远途来求医者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