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药材>血经草

血经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血经草

药材名称血经草

别名狼尾巴草、狼尾花、红丝麻、青桩莲、鹭鸶连

来源报春花科排草属植物狼尾珍珠Lysimachia barystachys Bunge的全草,其根状茎亦单独入药。夏季采全草,秋季挖根状茎,晒干。

性味淡,凉。

功能主治活血调经,散瘀消肿,利尿。用于月经不调,白带,小便不利,跌打损伤,痈疮肿毒。

用法用量0.5~1两;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华本草》:血经草

药材名称血经草

拼音Xuè Jīnɡ Cǎo

别名女儿红、紫背红、叶底红天青地红叶下红、、石紫苏

来源药材基源:为野牡丹科植物长萼野海棠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redia longiloba(Hand.-Mazz.)Diels[Fordiophyton gracile Hand.-Mazz.var.longilobum Hand.-Mazz.]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挖,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亚灌木,高20-40m。茎四棱形,逐节生根,基部木质化,不分枝或少数分枝,密被柔毛及平展的腺毛,以后腺毛成刺毛。叶对生;叶柄长1-4.5cm,被柔毛及平展的疏刺毛;叶片卵形或椭圆状卵形,先端急尖或短渐尖,基部钝至浅心形,长5-8cm,宽2.2-4.5cm,上面被微柔毛及疏糙伏毛或长柔毛,下面密被微柔毛,边缘具细锯齿,齿尖具刺毛;基出脉7条,靠近边缘的2条不明显,细脉网状。花两性;由伞形花序组成聚伞花序,顶生或生于小枝顶端,与花梗、花萼均被微柔毛及疏腺毛;花萼漏斗形,裂片线状披针形;花瓣紫红色,长圆状卵形,先端渐尖,微偏斜;雄蕊8,近等长,长1-1.2cm,花药5-6mm,略长者基部具极短的柄,略短者基部具刺状小瘤及后面呈短距,整个连成一盘状;子房卵形,冠缘具腺毛。蒴果杯形,为宿存萼所包;宿存萼杯形,具4棱,被微柔毛及疏腺毛。花期8-10月,果期约10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600-900m的山坡、山谷疏林下或路边水旁温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江西、湖南、广东等地。

性味味微苦;性凉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活血调经。主淋证;月经不调;痛经;指头炎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大剂量可用至60g。外用:适量,煎水洗;或鲜品捣敷。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骆驼肉

    《中药大辞典》:骆驼肉药材名称骆驼肉拼音Luò Tuo Ròu出处《日华子本草》来源为驼科动物双峰驼的肉。性味甘,温。①《日华子本草》:"温。"②《纲目》:&q

  • 云实根

    《中药大辞典》:云实根药材名称云实根拼音Yún Shí Gēn出处《纲目》来源为豆科植物云实的根或根皮。全年可采。原形态植物形态详"云实"条。性味苦辛,温。①《

  • 红辣蓼

    《中药大辞典》:红辣蓼药材名称红辣蓼拼音Hónɡ Là Liǎo别名琼柳草(《贵州中医验方秘方》),蓼子草(《贵州民间方药集》),斑蕉草(《中国药植图鉴》),青蓼、蝙蝠草(《泉州本

  • 洋蓍草

    《中药大辞典》:洋蓍草药材名称洋蓍草拼音Yánɡ Shī Cǎo别名锯草(《中国药植图鉴》),蜈蚣蒿、一苗蒿(《陕西中草药》)。出处《中国药植图鉴》来源为菊科植物千叶蓍的全草。6~8月采收。

  • 倒扣草

    《中药大辞典》:倒扣草药材名称倒扣草拼音Dǎo Kòu Cǎo别名牛舌大黄、牛舌头、鱼鳞菜(《岭南采药录》),倒钩草、倒梗草(《广州植物志》),破布粘、白基牛膝、鸡骨草(《福建民间草药》),

  • 斑叶堇菜

    药材名称斑叶堇菜拼音Bān Yè Jǐn Cài别名天蹄。来源药材基源:为堇菜科植物斑叶堇菜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Viola uariegataisch. Exc Link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

  • 醋糟

    药材名称醋糟拼音Cù Zāo出处《食疗本草》来源为米、麦、高粱等酿醋后所余的残渣。性味《纲目》:"大麦醋糟,酸,微寒,无毒。"功能主治《食疗本草》:"气滞风壅,

  • 海狗肾

    《中药大辞典》:海狗肾药材名称海狗肾拼音Hǎi Gǒu Shèn别名腽肭脐(《药性论》)。出处《本草图经》来源为海狗科动物海狗或海豹科动物海豹的雄性外生殖器。海豹于春季沿海冰块开裂时捕捉雄兽

  • 涩梨

    药材名称涩梨拼音Sè Lí别名山楂、山楂果、台湾苹果、山仙查来源药材基源:为蔷薇科植物台湾林檎的果实。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alus doumeri(Bois)Chev.[Pirus doumeri

  • 大芒萁

    《全国中草药汇编》:大芒萁药材名称大芒萁别名大羽芒萁来源蕨类里白科大芒萁Dicranopteris ampla Ching et Chiu,以髓心、嫩苗入药。生境分部广东、海南、广西、云南。性味微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