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血虚生风

猜你喜欢

  • 摩挲(suō 梭)

    即推拿。参见摩娑条。

  • 暑嗽

    病名。指暑热或暑风袭肺所致的咳嗽。《类证治裁·咳嗽》:“暑嗽,暑热蒸嗽,及暑风袭入肺卫,寸脉大,喉痒口渴,俱宜微辛微凉,竹叶、蒌皮、杏仁、石膏、薄荷、香薷。暑兼湿,咳而痰稠,气阻溺涩,宜苦降淡渗,厚朴

  • 太医院院使

    元、明、清代医官职称。为太医院的高级官职。元代置太医院使2人,始设于1285年(至元二十二年),官阶正二品,以后各代略有增减,其官阶亦有变化。参见太医院条。

  • 卫生家宝汤方

    书名。3卷。宋·朱端章撰。刊于1184年左右。本书收录临床常用方约300首。原书内容有所佚失,现仅存卷上,内有以内科杂病为主的医方84首。

  • 经水忽来忽断

    见《傅青主女科》。即经来断续。详该条。

  • 肢痹

    病名。指患在四肢的痹症。见《临证指南医案·痹》。详风痹、寒痹、湿痹条。

  • 下管

    管,同脘。即下脘部。《灵枢·上膈》:“人食则虫上食,虫上食则下管虚,下管虚则邪气胜之,积聚以留,留则痈成。”

  • 氂针

    针身细长,针尖微钝,形如牛麓的针具。《灵枢·九针论》:“员利针,取法于氂针。”

  • 兔骹(qiāo 敲)

    指胁部低平之状。《灵枢·本藏》:“合胁兔骹者,肝下。”张景岳:“胁下之骨为骹……兔骹者,胁骨低合如兔也。”

  • 颧疡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三。系发于颧部的痈。由风热而生。初起小,后渐增大,焮红、肿、痛,进而皮溃流脓。初起治宜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内服仙方舌命饮。参见外痈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