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清·赵其光《本草求原》。为荸荠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明代医生。贵溪(今江西贵溪)人。曾任国子监典簿等官,通天文,尤精于《内经·素问》,但泥于太素脉。编辑有医书和经验良方,都已失传。
【介绍】:元末医家。与刘完素、三传弟子王青字同时,学宗刘完素、张子和,尤重经络运气学说。创轻、清、暑、火、解、甘、淡、缓、寒、调、夺、湿、补、平、荣、涩、和、温十八剂。于病证立名,不循旧说。撰《心印绀
食疗的起源极早,一般认为,医药的起源与食疗的起源在时间上是一致的,故曰医食同源。原始人类在寻找食物的过程中,发现了有治疗作用的食物,可食也可药。同时,通过进一步的生活医疗实践,将一些食物营养价值不大,
综合性医书。2卷。明·韩懋撰于1522年。上卷分绪论、六法兼施、脉诀、处方、家庭医案共五章;下卷列悬壶医案、药性裁成、方诀无隐、同类勿药计四章。韩氏发展了淳于意的医案程式,具体指出四诊对病症鉴别的重要
证名。出《灵枢·五邪》。指因眩晕而跌倒。参见眩晕、中风条。
病名。见《肘后备急方》卷三。一作摊缓风。即摊缓。详该条。
养生类著作。清·丁其誉纂辑。为丁氏个人丛书《寿世秘典》中四部之一。全书包括“养生要论”、“保生月录”、“颐真秘韫”、“食治选要”、“饮食禁忌”诸篇。认为“爱养神明,调护气息,慎节起卧,均适寒暄,禁忌食
病证名。见《症因脉治·呃逆论》。指感受外邪所致的呃逆症。邪传半表半里,抑遏少阳者,症见身发寒热,呕逆作呃,脉弦大。治宜和解,用小柴胡汤。热邪结里者,症见内热口渴,唇焦便赤,脉沉数。治宜下热,用承气汤。
【介绍】:见滑寿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