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药方剂>豆蔻香连丸

豆蔻香连丸

药方名称豆蔻香连丸

别名豆蔻木香

处方黄连(炒)3分,肉豆蔻1分,南木香1分。

制法上为细末,粟米饭为丸,如米粒大。

功能主治泄泻,不拘寒热赤白,阴阳不调,腹痛,肠鸣切痛。

用法用量豆蔻木香丸(《普济方》卷三九六)。

各家论述《小儿药证直决类证释义》:此方用黄连苦降以清热,木香芳烈以行滞,肉豆蔻温涩以止泻。寒热并投,通涩兼施,故能统治一切泄利,尤适宜于里热气滞而兼久利滑脱之证。若湿热瘀积而见里急后重之滞下,应通而不应涩,此方肉果温涩,不宜早投。

摘录小儿药证直诀》卷下

猜你喜欢

  • 加味三才封髓丹

    药方名称加味三才封髓丹处方天冬、生地、党参、黄柏、炙草、砂仁、龙胆草、山栀、柴胡。功能主治肝经湿热下流阴器,疏泄失常,封藏不固,以致遗精、早泄,胫酸,耳鸣,口苦,心烦,尿黄,便干,苔黄,脉浮大弦数者。

  • 摧肝丸

    药方名称摧肝丸处方胆星1两,钩藤1两,黄连(酒炒)1两,滑石(飞)1两,铁华粉1两,青黛3钱,僵蚕(炒)5钱,天麻(酒洗)2两,辰砂(飞)5钱,大甘草2钱。制法上为末,以竹沥1碗,加姜汁少许打糊为丸,

  • 调血化核丸

    药方名称调血化核丸处方当归2两,冬葵子2两,老熟地2两,阿胶1两半,白芍1两半,茯苓1两半,杭菊花1两半,淡海藻1两,昆布1两,煅龙骨1两,煅牡蛎1两,山慈菇1两(去皮毛),柴胡4钱,白芥子8钱。制法

  • 固肠丸

    《医学入门》卷七:固肠丸药方名称固肠丸处方龙骨附子枯矾诃子各60克 良姜赤石脂各45克丁香30克木香15克白豆蔻砂仁各18克制法上药为末,醋糊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治脾胃虚弱,脏腑停寒,脐腹疠痛,下

  • 加味桑菊饮

    药方名称加味桑菊饮处方桑叶1钱,菊花1钱,杏仁1钱,薄荷(后下)7分,桔梗7分,芦根3钱,甘草8分,连翘1钱,僵蚕1钱半,蝉衣(全)7个,葛根1钱,黄芩7分,葱白2寸(后下)。制法上作1剂。功能主治宣

  • 活血舒筋止痛洗药

    药方名称活血舒筋止痛洗药处方酒归尾3钱,赤芍2钱(炒),丹皮2钱,乳香1钱(研),夏枯草3钱,没药1钱(研),木香1钱(研),红花1钱(酒)。功能主治活血舒筋,通络止痛。主皮肤病,筋骨痛。用法用量用水

  • 加减四君子汤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加减四君子汤药方名称加减四君子汤处方白扁豆(蒸熟.焙干)、藿香叶、甘草(炙)、黄蓍(去苗),各一两;人参、茯苓(去皮.焙)、白术,各四两。炮制上为细末。功能主治治小

  • 理本汤

    药方名称理本汤处方人参3克白术15克麦冬9克山药15克芡实15克巴戟天9克肉桂3克桔梗1.5克 贝母1.5克白芥子6克防己1克茯苓9克豨莶草3克功能主治理本祛邪。治风寒湿痹,一身尽痛,时作时止,痰气不

  • 加味泻白散

    《症因脉治》卷一:加味泻白散药方名称加味泻白散处方桑白皮、地骨皮、甘草、黄芩、柴胡、钩藤、苏梗、桔梗、山栀。功能主治恼怒伤肝,木火刑金,内伤腋痛。摘录《症因脉治》卷一《麻症集成》卷四:加味泻白散药方名

  • 水陆丹

    药方名称水陆丹别名水陆二仙丹(《洪氏集验方》卷三)。处方金樱子(去刺、子,洗净,捣碎,入甑中,蒸令熟,取汁慢火成稀膏)芡实(肉研为粉)各等分制法上以金樱膏与芡实扮和匀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补脾益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