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补阴。又称育阴、养阴、益阴。是治疗阴虚证的方法。常用方如六味地黄丸、左归丸、大补阴丸等;常用药如天门冬、麦门冬、石斛、沙参、玉竹、龟板、鳖甲、旱莲草、女贞子等。参见补阴条。
耳后连头部处。相当于今解剖学之乳突部。
见《滇南本草》。为樗白皮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清代医家。字对山,上海人。撰有《对山医话》一书,主要为平时研究医学心得之随笔。
病证名。多由阴精亏损,虚火上炎引起。即热泪无时常流。《证治准绳·杂病》:“谓目无别病,止是热泪不时常流也。……盖肝胆肾水耗而阴精亏涩,及劳心竭意,过虑深思动其火而伤其汁也。故血虚膏液不足人,哭泣太伤者
见《西藏常用中草药》。为螃蟹甲之藏族语名,详该条。
推拿穴位名。出《幼科推拿秘书》。位于腕部大横纹的桡侧边。
即腠理。《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理者,是皮肤脏腑之文理也。”
见《云南中草药选》。为管仲之别名,详该条。
见《广东中草药》。为油柑根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