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穴中的一类。指有两条或两条以上经脉交会通过的穴位。出《针灸甲乙经》。这类穴位大多分布在头面和躯干部。一般阳经与阳经相交,阴经与阴经相交。表明经脉之间的交叉会合,脉气互通和穴位主治作用的特异性。临床上
①手少阴心经之简称。见该条。②推拿穴位名。见陈氏《小儿按摩经》。又名心、心火、心主。位于中指远端的指腹面。能退热发汗、通利小便,治火眼、口疮、惊搐等症。《小儿推拿广意·阳掌十八穴病诀》:“心火,推之退
古病名。指痰水积聚胸膈而结实不消者。《诸病源候论·痰饮诸病候》:“痰水积聚,在于胸府,遇冷热之气相搏,结实不消,故令人心腹否满,气息不安,头眩目暗,常欲呕逆,故言痰结实。”一名膈痰。参见膈痰、痰证条。
见《安徽中草药》。为木半夏之别名,详该条。
书名。南京中医学院编著。本书以该院所编《伤寒论释义》为蓝本,在仲景原文后用提示和讨论的形式加以阐析,并附表格,主要用于教学参考。1959年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
病名。出《素问·至真要大论》。即丹毒。见该条。
十五络脉之一。出《灵枢·经脉》。即足少阴络脉,见该条。
见《小品方》。为蚯蚓之别名,详该条。
出《脉经》。即经闭,详该条。
①见《江西民间草药》。为杠板归之别名。②见《海南植物志》。为粪箕笃之别名。各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