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腮及颊部充血,发红而肿痛者。多因风热毒邪壅滞阳明、少阳经脉,以致气血郁遏而成。治宜疏风清热,解毒消肿为主。内服普济消毒饮,外用赤小豆末和蜜涂之。
血液瘀滞的各种病证。详瘀血条。
舌苔白厚而干燥的舌象。为脾胃热滞或邪在少阳之证(见《辨舌指南》)。
婴儿出生后,左右顶骨与枕骨形成的三角形骨间隙。参囟条。
即惊涎入肺,详该条。
见《云南中草药选》。为鸡肝散之别名,详该条。
见《广东中草药》。为破布叶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疳疾的一种证型。①疳疾发病的新久和寒热虚实错综复杂的证候。《证治准绳·幼科》:“疳之新者为热疳,面黄脸赤,骨热盗汗,鼻干口臭,唇焦烦渴,心躁惊悸,情意不乐;若疳之久者为冷疳,目肿腹胀,便利不定
六经标本之一。《灵枢·卫气》:“手太阴之本,在寸口之中;标,在腋内动也。”马莳注:“手太阴肺经之本,在寸口之中,即太渊穴,标在腋内动脉,即中府穴。”
见《贵州草药》。为地白草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