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清·汪喆《产科心法》:“产妇汗多发痉,俗谓产后惊风,实非风也,乃肝血空虚,不能荣筋,以致手足抽搐,有似中风之状,更有口噤咬牙,角弓反张,此气血大虚之恶候。”治法参见产后病痉条。
见《圣济总录》卷一百五十一。即月经不调。详该条。
【介绍】:见吴其浚条。
见《上海常用中草药》。为蔊菜之别名,详该条。
见《广西本草选编》。为百眼藤之别名,详该条。
见《广西中兽医药用植物》。为兖州卷柏之别名,详该条。
出《外科启玄》卷八。即杨梅痘。见该条。
见《福建民间草药》。又名马鞍藤、马蹄草、海薯藤。为旋花科植物二叶红薯Ipomoea pescaprae(L.)Sweet的全草。分布广东、广西、福建等地。辛、微苦,微寒。祛风除湿,消肿散结。①治风湿痹
见《陕西中草药》。为珍珠菜之别名,详该条。
指假阵痛或妊娠晚期由于某种原因所致腹痛而无分娩症者。①张仲远《产孕集》:“孕至八九月,或妊母有火,起居不时,令孕不安,因而作痛,所谓试痛也。”②刘斋甫《妇科三字经》:“孕妇临产,必先有试痛,试痛有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