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郑声

郑声

证名。指患者语言重复,语声低弱,若断若续的危重症象。多见于疾病晚期,因正气虚衰,精神散乱,以致神识不清,不能自主。《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法》:“夫实则谵语,虚则郑声。郑声者,重语也。”《伤寒绪论》卷下:“郑声者谓虚。……脉虽微弱而和,手足温者,生脉散人参三白汤;气息短促,而脉沉细欲绝,附子汤倍参。”

猜你喜欢

  • 刺三加

    见《贵州民间药物》。即刺三甲,详该条。

  • 外感牙衄

    病证名。指外感风热侵袭阳经的齿牙出血。《症因脉治》卷二十:“外感牙衄之症,身发寒热,烦闷不安,目痛头额痛,鼻干不眠,牙血暴出。”多因太阳表邪,侵入阳明,或阳明本经热甚所致。治宜清热解表,选用葛根羌活汤

  • 音气

    指发出声音的气力。声音的大小与肺肾功能有关。如肺肾之气盛,发出的气声便洪亮;若肺肾气衰,则声音低微,气弱懒言。《灵枢·终始》:“音气益彰,耳目聪明。”

  • 寒雀粪

    见《中药志》。为五灵脂之别名,详该条。

  • 麻促脉

    十怪脉之一。脉搏细微如麻丝,急促而零乱,为荣卫枯绝之死脉。《世医得效方》:“脉如麻子之纷乱,细微至甚。盖卫枯荣血独涩。轻者三日死,重者一日殂矣。”

  • 肾疳

    ①五疳之一。又名骨疳、急疳。多系先天不足,禀赋虚弱,患有解颅、鹤膝、五迟等病;复因嗜食甘肥,不知节制,以致脏腑伏热,津液耗伤,日久肾阴枯涸而成。《小儿卫生总微论方》载肾疳“其候上热下冷,寒热时作,齿断

  • 麻知几

    【介绍】:见麻九畴条。

  • 膏育俞

    经穴名。代号BL43。出《备急千金要方》。《医学入门》作膏肓。属足太阳膀胱经。位于背部,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处;一说“除脊各三寸取穴”(《针灸资生经》)。布有第二、三胸神经后支的内侧皮支,深层为外侧

  • 刘涓子鬼遗方

    外科专著。晋末·刘涓子撰,南齐·龚庆宣整理。约撰于五世纪,因托名“黄父鬼”所遗而得名。原书共10卷。宋代以后存有两种残本。其一为题《刘涓子鬼遗方》的5卷本,流传较广。其卷1论痈疽病因,各种痈疽的鉴别;

  • 心圣图说

    见心圣图说要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