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阳结

阳结

病证名。①指胃肠实热燥火所致的便秘。见《兰室秘藏·大便燥结门》。《医学入门·燥结》:“结有能食脉实数者为阳结。”《景岳全书·杂证谟》:“阳结证必因邪火有余以致津液干燥,此或以饮食之火起于脾,或以酒色之火炽于肾,或以时令之火蓄于脏,凡因暴病或以年壮气实之人方有此证。然必有火证火脉内外相符者,方是阳结。治此者又当察其微甚,邪结甚者,非攻不可,宜诸承气汤、神祐丸百顺丸之类主之。邪结微者,宜清凉饮子、元戎四物汤,或黄龙汤玉烛散之类主之。火盛不解者,宜清凉散大黄硝石汤八正散大分清饮大金花丸之类主之。火盛水亏,阴虚而燥者,宜丹溪补阴丸人参固本丸,或六味地黄加黄柏知母、麻仁之类主之。”亦有以风秘、气实秘热秘等为阳结。《金匮翼·便闷统论》:“实闭热闭即阳结。”《医学心悟·大便不通》:“热闭者,口燥、唇焦、舌胎黄小便赤、喜冷、恶热,此名阳结。”参见大便秘结、风秘、气秘、热秘各条。②脉象名。《注解伤寒论·辨脉法第一》:“脉蔼蔼如车盖者,名曰阳结也。”

猜你喜欢

  • 点穴法

    推拿方法名。运用手指点压、叩击穴位等手法来治病的方法。常用于颈、肩、腰腿痛、扭挫伤、头痛、牙痛、腹痛、消化不良、遗尿、失眠、瘫痪等症。

  • 叶子容

    【介绍】:见叶大椿条。

  • 痰火头痛

    病证名。指痰火上扰所致的头痛。见《证治汇补·头痛》。《医钞类编·头痛门》:“因痰火者,痰生热,热生风故也。痰火上升,壅于气道,兼乎风化,则自然有声。轻如蝉鸣,重如雷声。”证见头痛脑鸣,或偏侧头痛,胸脘

  • 阳跷脉病

    指阳跷脉经气异常出现的病症。《素问·缪刺论》:“邪客于足阳跷之脉,令人目痛从内眦始。”《难经·二十九难》:“阳跷为病,阴缓而阳急。”《杂病源流犀烛·阳跷阴跷脉病源流》:“至其为病,阳跷则阴缓而阳急。阳

  • 腋汗

    证名。见《医林绳墨·汗》。指两腋下多汗。有因肝虚挟热者,治以补肝养血为主,用六味地黄丸加减。有因少阳挟热者,治宜和解少阳,清化湿热,用小柴胡汤、逍遥散。并可外用牡矾丹擦出汗处。

  • 小儿推拿活婴会通

    见小儿推拿秘旨条。

  • 风痰眩晕

    病证名。见《医学正传·眩运》。因风痰上壅,闭塞清阳所致。《杂病源流犀烛·头痛源流》:“风痰闭壅眩晕,必胸膈痞塞,项急,肩背拘倦,神昏多睡,或心忪烦闷而发。”治宜祛风化痰。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天麻丸、白附

  • 羌活四物汤

    《症因脉治》卷一方。羌活、防风、当归、生地黄、川芎、白芍药。水煎服。治风中于左,邪入厥阴,口眼歪斜。如身痛加秦艽、钩藤、柴胡。

  • 急喉痹

    病名。《罗氏会约医镜》卷七:“冰片破毒散,治急性喉痹。”多由肺胃积热,邪毒内蕴,风痰上涌所致。症见咽喉肿痛迅速,胸闷气促,吞咽不利,痰涎壅盛,声如拽锯。《喉科种福》卷四:“喉痹之为病,颈项肿痛,面赤口

  • 印机草

    医案著作。清·马元仪撰于1713年。本书包括伤寒、杂病、妇科等治案。治疗上着重调和营卫,从气机论治。对病情分析较细致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