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阳虚恶寒

阳虚恶寒

寒证之一种。《证治汇补·恶寒章》:“阳虚恶寒,以阳气能温分肉而充皮毛,肥腠理而司阖,内伤房欲,火衰恶寒,即热之不热,是无火也。其症必兼踡卧,足冷,濈濈自汗,两尺沉细。”《景岳全书·杂证谟》:“其证则未冷先寒,或手足清厥,或身为寒栗,或脾胃不健,或肚腹不实,或小水频数,或阳道不壮,或每多恐畏,或眼耳少神,是皆阳虚生寒也。治宜温补元气,其微者宜五君子煎理阴煎六气煎、温胃饮寿脾煎之类择而用之。其甚者宜大补元煎右归饮右归丸四味回阳饮六味回阳饮、海藏八味地黄丸之类主之。”《医碥·恶寒》:“阳虚则恶寒也,治宜姜、附、参、芪之类助阳固表。”参见恶寒、内伤恶寒条。

猜你喜欢

  • 鸡蛋膜衣

    见《现代实用中药》。为凤凰衣之别名,详该条。

  • 背阴草

    见《江苏药材志》。为凤尾草之别名。详该条。

  • 肝中寒

    肝为寒邪所中,使肝气不舒,疏泄失司引起的病证。《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肝中寒者,两臂不举,舌本燥,喜太息,胸中痛,不得转侧,食则吐而汗出也。”《千金要方》:“肝中寒者,其人洗洗恶寒,翕

  • 温服

    指药汤不冷不热时服下。一般的补托、温养药均宜温服。现在多种性质的药汤都用温服法。

  • 宽紧草

    见《浙江中药手册》。为鼠曲草之别名,详该条。

  • 漏气

    古病名。指饮食入胃,先吐后下的病症。多因风邪内干肠胃所致。《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一:“病者身背皆热,肘臂挛痛,其气不续,膈间厌闷,食入,则先吐而后下,名曰漏气。此因上焦伤风,开其腠理,上焦之气,慓悍

  • 五运六气

    运气学说的中心内容。以十天干的甲己配为土运,乙庚配为金运,丙辛配为水运,丁壬配为木运,戊癸配为火运,统称五运。前干属阳,后干属阴,如年干逢甲,便是阳土运年,年干逢己,便是阴土运年,阳年主太过,阴年主不

  • 圣济总录

    方书名。又名《政和圣济总录》。200卷。宋徽宗时由朝廷组织人员编撰。成书于1111~1117年(政和年间)。后经金·大定年间、元·大德年间(名为《大德重校圣济总录》)两次重刊。内容系采辑历代医籍并征集

  • 水花

    即水痘,详该条。

  • 万灵丹

    即保安万灵丹,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