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痘疹金镜录条。
病证名。见《竹林寺女科秘方》。即妊娠泄泻。详该条。
①病因。即暑邪。《素问·五运行大论》:“其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其性为暑。”②证候。外感暑邪的热证。《叶香岩三时伏气外感篇》:“暑热深入,伏热烦渴。”
出《脉经》。即经闭。详该条。
病名。即暑泻。《不居集》卷二十一:“暑泄,夏月暴注水泄。”《杂病源流犀烛·泄泻源流》:“又有暑泄,因受暑邪,烦渴,尿赤,自汗面垢,暴泻如水。宜茹令汤、桂苓甘露饮。”详暑泻条。
指水湿影响脾阳运化功能的病变。与脾虚湿困的病机稍有差异,但主要证候大致相同。脾虚湿困,是因脾虚导致水湿困阻,脾虚是发病的关键。治宜健脾为主,结合燥湿。湿困脾阳,湿是发病的关键,治宜燥湿利湿为主,湿去则
见《福建中草药》。为刺苋菜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宋代人。生平不详。著《陈氏小儿方》1卷,已佚。
即穴位刺激结扎疗法,见该条。
见《浙江民间常用草药》。为红管药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