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附骨痈

附骨痈

病名。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二:“附骨痈,亦由体盛热而当风取凉,风冷入于肌肉,与热气相搏,伏结近骨成痈。其状无头,但肿痛而阔,其皮薄泽,谓之附骨痈也。”由邪气深入,结于骨而发。初起病势急骤,全身不适、倦怠,继而寒战、高热、汗出而热不减,食少、苔黄腻、质红,脉滑数,甚则恶心呕吐,患处疼痛如锥,色红、肿胀、焮热、拒按,活动受限等。类似急性化脓性骨髓炎。治法:初期脓未成者,以消为主,宜清热解毒、活血通络,方选仙方活命饮黄连解毒汤,或五味消毒饮等,局部外贴金黄散,或双柏散;若脓已成而未溃,应以托为主,宜托里透脓,方选托里消毒饮加减,局部切开排脓,或采用其他方法施治。

猜你喜欢

  • 按摩助教

    太医署教师职称。负责协助按摩博士的教学活动,官阶为从九品下。参见太医署、按摩博士条。

  • 小泽兰丸

    《备急千金要方》卷四方。泽兰二两六铢,当归、甘草各一两十八铢,川芎、柏子仁、防风、茯苓各一两,白芷、川椒、藁本、细辛、白术、桂心、芜荑、人参、食茱萸、厚朴各十八铢,石膏二两。为细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

  • 百解头

    见《广西本草选编》。为广防己之别名,详该条。

  • 艾条灸

    又称艾卷灸。指用艾条在穴位或病变部位进行熏灼的方法。此法从古代太乙神针和雷火针灸法简化而来。使用简便,效果良好,为目前临床所常用。艾条灸按其操作方法,可分为悬起灸和实按灸二种,详各该条。

  • 太阴经脚气

    脚气病之一。见《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三。指风寒署湿流注足太阴脾经而成的脚气。症见腹满,夹咽连舌系急,胸膈痞满,循胻骨下股膝内前廉内踝,过踝骨后连足大趾端内侧皆痛。若自汗者为风胜,无汗痛甚者为寒胜,热烦

  • 赤根疔疮

    病名。《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一:“疮形状如赤豆,或生腋下,如鸭子大者……但见其赤,即谓之赤根疔疮。”

  • 合微

    诊法上要综合点滴、细微的各种诊察资料。《素问·方盛衰论》:“诊合微之事,追阴阳之变……。”

  • 伤寒论新义

    书名。余无言撰于1939年。作者对《伤寒论》的条文,编次上有所变更;原文诠释,除选取前人有关学说外,颇多个人见解。余氏认为张仲景只是沿用《素问》六经之名,而不袭其实;书中删去烧裨散方,认为此方“不可恃

  • 茶油巴

    见《广东中医》4(1):40,1959。为茶子饼之别名,详该条。

  • 白厚滑苔

    舌中根部白厚滑苔,舌质边尖淡红,为有寒湿表现,表里证均可见。若伤寒邪在太阳,恶寒、发热、头痛、身痛、无汗、口不干、舌不燥、胸闷等症,见此苔者,为风寒夹湿表证,治宜解表化湿。若杂病里证见此苔者,为中焦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