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风嗽

猜你喜欢

  • 蛲瘕

    病证名。指蛲虫结聚于肠胃而形成的瘕病。《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蛲瘕为病,腹大上,肤黄粗,循之戚戚然。”参见瘕条。

  • 赤柽柳

    见《本草备要》。即柽柳,详该条。

  • 搜风逐寒

    祛风法之一。治疗风寒痰湿之邪留滞经络的方法。中风手足麻木,日久不愈,经络中有湿痰瘀血,腿臂间局部作痛,或筋脉挛痛,屈伸不利,用小活络丹。

  • 妊娠下痢

    病证名。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二。亦名子痢、胎前赤白痢。病因孕后内伤饮食生冷,或外受暑湿热毒之邪,以致里急后重,腹痛,下痢赤白,日夜无度,若阳气下陷则胎易坠。由饮食所伤者,初起腹痛,里急后重者,宜香连

  • 交骨不开难产

    病证名。指由于交骨不开造成的难产。《傅青主女科》:“交骨之能开能合者,气血主之也。血旺而气衰,则儿虽向下而儿门不开。气旺而血衰,则儿门可开而儿难向下,是气所以开交骨,血所以转儿身也。欲生产之顺利,非大

  • 天牖

    经穴名。代号SJ16。出《素问·气穴论》。属手少阳三焦经。位于颈部外侧,颞骨乳突后下方,胸锁乳突肌后缘近发际处;或于天容穴与天柱穴连线之中点处取穴。另说“完骨下,发际上一寸”(《千金要方》);“风池上

  • 十四法

    指十四种针刺的基本手法。见金·窦杰《针经指南》。即动、摇、进、退、搓、盘、弹、捻、循、扪、摄、按、爪、切等十四种。后世医家继承了窦氏的学说,并各有体会和发挥。如明·徐凤《针灸大全·金针赋》:“爪而切之

  • 昏迷

    证名。①指神昏不省人事,或神识迷糊的症象。见《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一。又名神昏。多由邪阻清窍,神明被蒙所致。可见于伤寒、温病及中风、厥证、癫痫等多种疾病。不论外感、内伤,凡见此证,均属重症。治应审因论

  • 垂浆

    经穴别名。出《圣济总录》。即承浆,见该条。

  • 趺阳脉

    又称冲阳脉。三部九候诊法切脉部位之一。属足阳明胃经的经脉,位在足背胫前动脉搏动处。用以候脾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