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风疟

风疟

疟疾之一。①夏季贪凉受风,复感疟邪,至秋而发者。《素问·金匮真言论》:“秋善病风疟。”又:“夏暑汗不出者,秋成风疟。”《素问·刺疟篇》:“风疟,疟发则汗出恶风。”《素问·生气通天论》:“魄汗未尽,形弱而气灼,穴俞以闭,发为风疟。”症见烦躁头痛、恶风、自汗、先热后寒等。治宜发汗,方用桂枝羌活汤芎苏饮桂枝黄芩汤等。②即温疟。《杂病源流犀烛·疟疾源流》:“伤寒余热未尽,重感于寒而变疟,名曰温疟,亦名风疟。此为伤寒坏症,其症先热后寒,不得作正疟疾治。”详风伤卫疟、疟疾条。

猜你喜欢

  • 顺气丸

    《世医得效方》卷六方。大黄(半生,半煨)五两,山药(刮去皮)、山茱萸、炒火麻仁、郁李仁(炮,去皮)、菟丝子(酒浸,炒)、牛膝(酒浸)、炒槟榔各二两,防风、炒枳壳、独活各一两,车前子二两半。为细末,炼蜜

  • 失胎

    出《脉经》。即小产,详该条。

  • 时病论

    书名。8卷。清·雷丰撰于1882年。此书专论时病(指四时感受六气为病),以《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冬伤于寒,春必病温;春伤于风,夏生飧泄;夏伤于暑,秋必痎疟;秋伤于湿,冬生咳嗽”的理论,分述春温、风

  • 鹤膝风

    病名。见《外科心法》卷五。又名膝游风、游膝风、鹤节、膝眼风、膝疡、鼓槌风等。因病后膝关节肿大,股胫变细,形如鹤膝,故名。常因经络气血亏损、风邪外袭,阴寒凝滞而成。病初多见形寒发热,膝部微肿,步履不便,

  • 陆放翁

    【介绍】:见陆游条。

  • 刺手

    指针刺时持针操作的手。一般多用右手。

  • 云苓

    见《中国药学大辞典》。即茯苓,详茯苓条。

  • 红岩七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岩白菜之别名,详该条。

  • 玉翳浮满

    病证名。见《世医得效方》卷十六。①属外障。指黑睛上翳如玉色,遮满瞳神。即玉翳遮睛,详该条。②属内障。《审视瑶函》:“眼内障如水晶色,厚而光滑且清白,瞳子隐隐内中藏,视物蒙如云雾隔,”并谓“其名有三,曰

  • 树顶子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冬青子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