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香砂养胃汤

香砂养胃汤

①《增补万病回春》卷二方。炒香附砂仁苍术(米泔浸炒)、厚朴(姜汁炒)、陈皮茯苓(去皮)各八分,人参木香各五分,白术一钱,白豆蔻仁七分,炙甘草少许。为粗末,加生姜大枣,水煎服。治脾胃不和,不思饮食,口不知味,痞闷不舒。若脾胃寒,加干姜官桂;肉食不化,加山楂草果;米粉面食不化,加神曲麦芽;生冷瓜果不化,加槟榔、干姜;胸腹饱闷,加枳壳莱菔子大腹皮伤食胃脘痛,加木香、枳实益智仁;伤食泄泻,加干姜、乌梅、白术;伤食恶心呕吐,加藿香丁香半夏、乌梅、干姜。②《杂病源流犀烛·身形门》卷二十七方。香附、砂仁、木香、枳实、豆蔻仁、厚朴、藿香各七分,白术、陈皮、茯苓、半夏各一钱,甘草三分,生姜三片,大枣二枚。水煎服。功能调养脾胃。治饮食不消成痞。

猜你喜欢

  • 新定所以载丸

    《女科要旨》卷二方。白术(去皮,放糯米上蒸,后晒干为末)一斤,人参、杜仲(炒,去丝)各八两,桑寄生、茯苓各六两。以大枣一斤,擘开,水熬汁为丸,梧桐子大,晒干、退火气,每服三钱,米汤送下,早、晚各一次。

  • 肩柱

    经外奇穴名。出《针灸集成》。所载位置与肩柱骨同。见该条。

  • 力钧

    【介绍】:清末医家。字轩举,永福(今福建永泰)人。早年治儒习医,尝与福州名医郭永淦作《伤寒问答》,并曾参《全体阐释》作中西医异同之比较,主张“兼求并进,不可偏执”。曾历游新加坡、日本、德、法、意、俄、

  • 劳倦

    属内伤病因。又名劳伤。泛指劳累过度、七情内伤、房事不节、饥饱失常等虚损性因素。致病多伤及脾气与肾精,症状表现为困乏懒言,动则喘乏,烦热自汗,心悸不安等症。《素问·调经论》:“有所劳倦,形气衰少,谷气不

  • 冷哮

    病名。指因寒邪水饮所致的哮吼。《类证治裁》卷二:“遇风寒而发者为冷哮。”多由感受风寒,邪入肺腧,寒饮内停,痰阻气道而成。症见呼吸气急,喉中有哮鸣声,咳吐清稀粘痰,苔白滑,脉弦紧等。治宜温肺以劫寒痰,如

  • 手背发

    病名。出《外科启玄》卷四。即手发背。见该条。

  • 内疔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二。内疔者,先发寒热,体痛、头痛,数日后,胸腹、背胁、头面手足间有一处甚痛而肿起,即内疔所发之处。急用霹雳火汗之,并内服败毒散;若毒势不尽,憎寒壮势不减,宜服五味消毒饮,黄连解毒

  • 褚氏遗书

    医论著作。旧题南齐·褚澄编。本书系唐朝人从褚氏槨中发现石刻整理而成。宋嘉泰年间刊行流传。全书共分为受形、本气、平脉、精血、津润、分体、余疾、审微、辨书、问子10篇。内容简短,说理多据《内经》加以阐述发

  • 肾着

    古病名。指寒湿内着肾经而见腰部寒冷沉重者。《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肾着之病,其人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中,……久久得之,腰以下冷,腹重如带五千钱。”宜用甘姜苓术汤。参见腰重条。

  • 气郁脘痛

    病证名。指气机郁滞所致的胃脘痛。《类证治裁》卷六:“气郁脘痛,必攻刺胀满。”多由情志不舒,肝气郁结,横逆犯胃所致。故又称肝胃气痛。症见胃脘胀痛,痛常游走,连及两胁,嗳气频繁,嘈杂吐酸等。《医林绳墨》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