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骨折

骨折

病名。见《外台秘要》卷二十九。又名折骨折伤伤折折疡。因外力、肌肉拉力或骨病导致。一般有截断、碎断或斜断。伤部可有瘀血、肿痛、错位、畸形、骨声、轴心叩击痛、异常活动及功能障碍等。如因骨本身患结核、骨髓炎及骨瘤等病变,每遇轻度外力碰撞而发生骨折的称病理性骨折。治宜视伤情采用手法整复或切开复位,夹缚固定。初期宜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服七厘散复元活血汤云南白药等;外敷栀乳散。肿消痛减后宜接骨续筋,服正骨紫金丹、接骨丸、跌打丸等;外贴接骨膏。后期恢复时宜培补肝肾,舒筋通络。内服补肾壮筋汤舒筋活血汤小活络丹等;外用海桐皮汤五加皮汤或损伤洗方外洗,并配合功能锻炼。病理性骨折应同时治疗原发病,参见附骨疽附骨痰及骨瘤条。

猜你喜欢

  • 虎口纹十三形

    见《四诊抉微》卷三。即十三指形。详该条。

  • 惊退而瘖

    病证名。指惊风后出现的失音。多由津液受伤,肺肾阴虚所致。治法详久喑。

  • 红桐

    见《中国树木分类学》。为秋枫木之别名,详该条。

  • 老黄苔

    舌苔色黄而暗晦,主阳热亢盛。

  • 正虚邪实

    指虚证、实证同时出现。①疾病治疗不当,或邪气过盛,使正气已虚而邪实仍在。②原来体质比较虚弱的人,感受实邪,出现正虚邪实的证候。《素问·通评虚实论》:“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通常以正虚为本,邪实为标

  • 景岳全书

    医书。64卷。明·张介宾撰于1624年。全书分传忠录、脉神章、伤寒典、杂证谟、妇人规、小儿则、麻疹论、痘疹诠、外科钤、本草正、新方、古方、外科方等。择取诸家精要,对辨证论治作了较系统的分析,充分阐发他

  • 医学读书志

    医学目录学著作。2卷。清·曹禾撰于1851年。以历代名医为纲,著录医书487部。著者则简述生平事迹,医书则考证源流,提要钩玄。有《双梧书屋医书》本。建国后有排印本。

  • 干咳

    病证名。见《理虚元鉴》。即干咳嗽。详该条。

  • 胃火牙痛

    病证名。指因胃火所致之牙痛。多因阳明痰火内伏,或过啖辛辣炙煿、醇酒厚味,致风火痰毒上攻牙齿而痛。症见龈肿口臭,便秘脉滑,患牙得凉痛减。治宜清热、涤痰、泻火。可选用黄连温胆汤、黄连解毒汤等加减。参见牙痛

  • 外感呕吐

    病证名。见《症因脉治·呕吐论》。指感受外邪所致的呕吐。常并见恶寒发热、头痛、脘腹痛、泄泻等症。外感呕吐有风气呕吐、寒气呕吐、暑气呕吐、湿气呕吐、湿热呕吐、燥热呕吐等。详各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