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药材>鹿藿

鹿藿

《全国中草药汇编》:鹿藿

药材名称鹿藿

拼音Lù Huò

别名老鼠眼、饿蚂蝗[湖南]、痰切豆

来源豆科鹿藿属植物鹿藿Rhynchosia volubilis Lour.,以全草入药。夏秋采收,洗净切片,晒干。

性味苦、辛,平。

功能主治消积散结,消肿止痛,舒筋活络。用于小儿疳积,牙痛,神经性头痛,颈淋巴结结核,风湿关节炎,腰肌劳损;外用治痈疖肿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0.5~1两;外用适量,鲜草或鲜根捣烂敷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鹿藿

药材名称鹿藿

拼音Lù Huò

别名鹿豆(《尔雅》郭璞注),荳豆、野绿豆(《纲目》),野黄豆(《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豆科》),老鼠眼(《广州植物志》),老鼠豆、野毛豆、门瘦、酒壶藤(《湖南药物志》),鸟眼睛豆、大叶野绿豆(《浙江天日山药植志》)。

出处《本经》

来源为豆科植物鹿藿茎叶。5~6月采,晒干。贮干燥处。

原形态多年生缠绕草本,各部密被淡黄色柔毛。茎蔓长。3出羽状复;侧生小叶斜阔卵形,或斜阔椭圆形,长2~6厘米,阔1.5~4.5厘米,先端短急尖,基部圆形:顶生小叶近于圆形,长2.5~6厘米,阔2.5~6.5厘米,先端急尖或短渐尖;小叶纸质,上面疏被短柔毛,下面密被长柔毛和淡黄色透明腺点;托叶线状披针形,不脱落。总状花序腋生,有花10余朵;花黄色,长7毫米;花萼钟状,5裂;花冠蝶形,龙骨瓣有长喙;雄蕊10,2体,花药1室;子房上位,胚珠2,花柱长,基部弯曲被毛,柱头头状。荚果短矩形,红紫色,长约1.5厘米,阔约9毫米;有1~2颗黑色有光泽的种子。花期5~9月。

生境分部生长杂草中或附攀树上。分布四川、浙江、江西、江苏、安徽、广西、福建、台湾、湖南、湖北等地。

性味①《本经》:"味苦,平。"

②《别录》:"无毒。";

归经《本草经疏》:"入足阳明、太阴、厥阴经。"

功能主治凉血,解毒。治头痛,腰疼腹痛,产褥热,瘰疬,痈肿,流注。

①《本经》:"主女子腰腹痛不乐,肠痈,瘰疬,疡气。"

②江西《草药手册》:"祛痰,解毒,杀虫,祛风湿,和血气。治肠痈,瘰疬,头痛,眼痛,腹痛。"

用法用量内服:放汤,3~5钱,外用:捣敷。

复方①治惯发性头痛:鲜鹿藿七钱,水煎服。

②治妇女产褥热:鹿藿茎叶三至五钱,水煎服。

③治瘰疬:鹿藿五钱,豆腐适量,加水同煮服。

④治流注,痈肿:鲜鹿藿叶适量。捣烂,酌加烧酒捣匀。外敷。(选方出江西《草药手册》)

各家论述《本草经疏》:"鹿藿,解毒凉血之药也。故主肠痈瘰疬疡气。女人以血为主,血虚有热,则腰腹痛不乐,得苦凉之气,则热退而血得所养,故主女人腰腹痛不乐也。"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鹿藿

药材名称鹿藿

拼音Lù Huò

英文名Herb of Twining Rhynchosia

别名蔨、鹿豆、荳豆、野绿豆、野黄豆、老鼠眼、老鼠豆、野毛豆、门瘦、酒壶藤、乌眼睛豆、大叶野绿豆、鬼豆根、藤黄豆、乌睛珠、光眼铃铃藤、山黑豆、鬼眼睛、一条根。

出处出自《神农本草经》。

1.《唐本草》:鹿藿,所在有之,苗似豌豆,有蔓而长大,人取以为菜,亦微有豆气,故为鹿豆也。

2.《纲目》:鹿豆即野绿豆,多生麦地田野中,苗叶似绿豆而小,引蔓生,生熟皆可食。三月开淡粉紫花,结小荚,其子大如椒子,黑色,可煮食,或磨面作饼蒸食。

来源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鹿藿的茎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hynchosia volubilis Lour.

采收和储藏:5-6月采收,鲜用或晒干,贮干燥处。

原形态鹿藿 多年生缠绕草本。各部密被淡黄色柔毛。茎蔓长。3出复叶,顶生小叶近于圆形,长2.5-6cm,宽2.5-5.5cm,先端急尖或短渐尖;侧生小叶斜阔卵形,或斜阔椭圆形,长2-6cm,宽1.5-2.5cm,先端急尖,基部圆形;叶片纸质,上面疏被短柔毛,背面密被长柔毛和橘黄色透明腺点;托叶线状披针形,不脱落。

总状花序腋生,花10余朵;长约7mm;花萼钟状,5裂;花冠黄色,龙骨瓣有长喙;雄蕊10,二体,花药1室;子房上位,胚珠2,花柱长,基部弯曲,被毛,柱头头状。荚果短,长圆形,红紫色,长约1.5cm,阔约9mm;种子1-2粒,黑色,有光泽。花期5-9月,果期7-10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400-1200m的山坡杂草中或附攀树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等地。

性味味苦;酸;性平

归经胃;脾;肝经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活血;解毒。主风湿痹痛;头痛;牙痛;腰脊疼痛;瘀血腹痛;产褥热;瘰疬;痈肿疮毒;跌打损伤;烫火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30g。外用:适量,捣敷。

复方①治惯发性头痛:鲜鹿藿七钱,水煎服。②治妇女产褥热:鹿藿茎叶三至五钱,水煎服。③治疾病:鹿藿五钱,豆腐适量,加水同煮服。④治流注,痈肿:鲜鹿藿叶适量。捣烂,酌加烧酒捣匀。外敷。(选方出江西《草药手册》)

各家论述1.《本草经疏》:鹿藿,解毒凉血之药也。故主肠痈瘰疬疡气。女人以血为主,血虚有热,则腰腹痛不乐,得苦凉之气,则热退而血得所养,故主女人腰腹痛不乐也。

2.《本经》:主女子腰腹痛不乐,肠痈,瘰疬,疡气。

3. 江西《草药手册》:祛痰,解毒,杀虫,祛风湿,和血气。治肠痈,瘰疬,头痛,眼痛,腹痛。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石通

    药材名称石通别名短尾铁线莲、山木通、红钉耙藤、小木通、链架拐来源毛茛科石通Clematis brevicaudata DC.,以藤茎入药。生境分部东北、华北、西北至四川、贵州。性味苦,凉。功能主治清热

  • 豆蔻壳

    药材名称豆蔻壳来源本品为姜科植物白豆蔻Amomum kravanh Pierre ex Gagnep。或爪哇白豆蔻Amomum compactum Soland ex Maton 的干燥成熟果实的果壳

  • 羽叶三七

    《全国中草药汇编》:羽叶三七药材名称羽叶三七拼音Yǔ Yè Sān Qī别名竹根三七、扭子七、黄连三七、花叶三七来源为五加科人参属植物羽叶三七Panax bipinnatifidus See

  • 马醉木

    《全国中草药汇编》:马醉木药材名称马醉木别名梫木来源杜鹃花科马醉木Pieris polita W. W. Smith et J. E. Jeff.,以叶入药。生境分部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性味苦,凉

  • 白婆婆纳

    《全国中草药汇编》:白婆婆纳药材名称白婆婆纳来源玄参科白婆婆纳Veronica incana L.,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东北、华北。性味苦,凉。功能主治消肿止血。主治痈疖红肿。用法用量外用适量,鲜品捣

  • 合萌叶

    《中药大辞典》:合萌叶药材名称合萌叶拼音Hé Ménɡ Yè出处《江西民间草药》来源为豆科植物田皂角的叶。功能主治治痈肿,创伤出血。用法用量内服:捣汁,2~3两。外用:研

  • 金雀花

    《全国中草药汇编》:金雀花药材名称金雀花拼音Jīn Què Huā别名生血草[云南]、一颗血来源豆科金雀花属植物金雀花Parochetus communis Buch.-Ham.,以全草入药

  • 水接骨丹

    药材名称水接骨丹拼音Shuǐ Jiē Gǔ Dān别名水窝窝、九牛造接骨丹(《陕西中草药》),地母怀胎草、水丁香、通经草,水兰花、菜子灵(《云南中草药选》)。出处《陕西中草药》来源为柳叶菜科植物柳叶菜

  • 滚山虫

    《全国中草药汇编》:滚山虫药材名称滚山虫拼音Gǔn Shān Chónɡ别名滚山珠、地罗汉来源球马陆科动物滚山球马陆Glomeris nipponica Kishida的干燥全虫。全年可捕捉

  • 蓖麻子

    《中国药典》:蓖麻子药材名称蓖麻子拼音Bì Má Zi英文名SEMEN RICINI来源本品为大戟科植物蓖麻Ricinus communis L.的干燥成熟种子。秋季采摘成熟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