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药材>黄大豆

黄大豆

《中药大辞典》:黄大豆

药材名称黄大豆

拼音Huánɡ Dà Dòu

别名黄豆(《日用本草》)。

出处宁原《食鉴本草

来源为豆科植物大豆种皮黄色的种子

原形态形态详"黑大豆"条。

化学成分参见"黑大豆"条。

性味甘,平。

①《日用本草》:"味甘,温。或云,寒。"

②《纲目》:"生温,炒热,微毒。"

③《本草汇言》:"味甘,气平,无毒。"

归经入脾、大肠经。

①《本草求真》:"入脾。"

②《本草再新》:"入心、脾二经。"

③《本草撮要》:"入手足太阴、阳明经。"

功能主治健脾宽中,润燥消水。治疳积泻痢,腹胀鼠疫,妊娠中毒,疮痈肿毒,外伤出血。

①《日用本草》:"宽中下气,利大肠,消水胀。治肿毒。"

②《本草汇言》:"煮汁饮,能润脾燥,故消积痢。"

③《本经逢原》:"误食毒物,黄大豆生捣研水灌吐之;诸菌毒不得吐者,浓煎汁饮之。又试内痈及臭毒腹痛,并与生黄豆嚼,甜而不恶心者,为上部有痈脓,及臭毒发痧之真候。"

④《贵州民间方药集》:"用于催乳;研成末外敷,可止刀伤出血,及拔疔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两;或研末。外用:捣敷或炒焦研末调敷。

注意《纲目》:"多食塞气、生痰、动嗽,令人身重,发面黄疮疥。"

复方①治单纯性消化不良:黄豆一斤,血藤十斤。将血藤煮取汁,浓缩前把磨好的豆浆倒进血藤汁中煮沸二十分钟,过滤去渣,浓液烘干研粉备用。小儿每次0.5~1.0克,日服四次。(广西《中草药新医疗法处方集》)

②治痘后生疮:黄豆烧研末,香油调涂。(《纲目》)

③治诸拥疮:黄豆,浸胖捣涂。(《随息居饮食谱》)

各家论述本草求真》:"黄大豆,按书既言味甘,服多塑气,生痰动嗽。又曰宽中下气,利大肠,消水胀肿毒,其理似属两歧。讵知书言甘壅而滞,是即炒熟而气不泄之意也;书言宽中下气利肠,是即生冷未炒之意也。凡物生则疏泄,熟则壅滞,大豆其味虽甘,其性虽温,然生则水气未泄,服之多有疏泄之害,故豆须分生熟,而治则有补泻之别耳。用补则须假以炒熟,然必少食则宜,若使多服不节,则必见有生痰塑气动嗽之弊矣。"

临床应用①治疗下腿溃疡

取黄豆适量,以温水充分洗涤,除去杂质,加水煮至半熟,再搅拌以除去外表薄皮,然后将豆取出捣成泥状,加入适量之防腐剂。用时先将溃疡清拭干净,把黄豆泥涂在厚的纱布上敷患处,每日换药1次。曾治4例(病程1年半~12年),均获痊愈。此外,对发生于外伤或冻伤后之严重糜烂,使用本法治疗,亦能收到效果。

②治疗寻常疣

用黄豆发芽,清水煮热,连汤淡食,每日3餐,吃饱为止,连食3天为一疗程。治疗期间不吃其他任何粮食及油类。第4天起改为普通饮食,并可继续以豆芽佐餐。治疗4例,全部治愈,未见复发。

③治疗急性妊娠中毒症

对92例先兆子痼及子痫患者采用豆浆饮食,即每日给纯黄豆制的豆浆(黄豆与水之比为1:8)2000毫升,加糖4市两,分6次进食,仍可自由饮水。一般持续2~4天,改用无盐普食。豆浆饮食的第2天开始,可酌给水果或藕粉,以缓解饥饿感。对照组41例,给无盐普食,其他治疗措施(避免声光刺激,给镇静剂及镇痉剂),两组均相同。结果豆浆饮食组的水肿消退、血压下降至正常水平的时间,均较对照明组为快;豆浆饮食组的死亡率为零,对照组为2.43%。认为豆浆饮食含钙低,含盐少,含维生素B1及烟酸较多,进食的水分又较多,故有降低血压及利尿的作用。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黄大豆

药材名称黄大豆

拼音Huánɡ Dà Dòu

英文名Soybean

别名黄豆。

出处出自宁原《食鉴本草》《纲目》:黄大豆秸烧灰,入点痣、去恶肉药。

来源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大豆Gycine max(L.)Merr.的种皮黄色的种子。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Glycine max(L.)Merr.[Phaseolus max L.]

采收和储藏:8-10月果实成熟后采收,取其种子晒干。

原形态大豆 一年生直立草本,高60-180cm。茎粗壮,密生褐色长硬毛。叶柄长,密生黄色长硬毛;托叶小,披针形;三出复叶,顶生小叶菱状卵形,长7-13cm,宽3-6cm,先端渐尖,基部宽楔形或圆形,两面均有白色长柔毛,侧生小叶较小,斜卵形;叶轴及小叶柄密生黄色长硬毛。总状花序腋生;苞片及小苞片披针形,有毛;花萼钏状,萼齿5,披针形,下面1齿最长,均密被白色长柔毛;花冠小,白色或淡紫色,稍较萼长;旗瓣先端微凹,翼瓣具1耳,龙骨瓣镰形;雄蕊10,二体;子房线形,被毛。荚果带状长圆形,略弯,下垂,黄绿色,密生黄色长硬毛。种子2-5颗,黄绿色或黑色,卵形至近球形,长约1cm。花期6-7月,果期8-10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全国科植物大豆黑色种子。

性状性状鉴别 种子黄色,黄绿色。种皮薄,除去种皮,可见2片子叶。黄绿色,肥厚。质坚硬。气微,具豆腥味。

性味甘;平

归经脾;心;大肠经

功能主治健脾利水;宽中导滞;解毒消肿。主食积泻痢;腹胀食呆;疮痈肿毒;脾虚水肿;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0-90g;或研末。外用:捣敷;或炒焦研末调敷。

注意《纲目》:多食壅气、生痰、动嗽,令人身重,发面黄疮疥。

复方①治单纯性消化不良: 黄豆一斤,血藤十斤。将血藤煮取汁,浓缩前把磨好的豆浆倒进血藤汁中煮沸二十分钟,过滤去渣,浓液烘干研粉备用。小儿每次0.5~1.0克,日服四次。(广西《中草药新医疗法处方集》)②治痘后生疮: 黄豆烧研末,香油调涂。 (《纲目》)③治诸痈疮: 黄豆,浸胖捣涂。 (《随息居饮食谱》)

各家论述1.《本草求真》:黄大豆,按书既言味甘,服多壅气,生痰动嗽。又曰宽中下气,利大肠,消水胀肿毒,其理似属两歧。返知书言甘壅而滞,是即炒熟而气不泄之意也;书言宽中下气利肠,是即生冷未炒之意也。凡物生则疏泄,熟则壅滞,大豆其味虽甘,其性虽温,然生则水气未泄,服之多有疏泄之害,故豆须分生熟,而治则有补泻之别耳。用补则须假以炒熟,然必少食则宜,若使多服不节,则必见有生痰壅气动嗽之弊矣。

2.《日用本草》:宽中下气,利大肠,消水胀。治肿毒。

3.《本草汇言》:煮汁饮,能润脾燥,故消积痢。

4.《本经逢原》:误食毒物,黄大豆生捣研水灌吐之;诸菌毒不得吐者,浓煎汁钦之。又试内痈及臭毒腹痛,并与生黄豆嚼,甜而不恶心者,为上部有痈脓,及臭毒发痧之真候。

5.《贵州民间方药集》:用于催乳;研成末外敷,可止刀伤出血,及拔疔毒。

临床应用1.治疗下腿溃疡:取黄豆适量,以血水充分洗涤,除去杂质,加水煮至半熟,再搅拌以除去外表薄皮,然后将豆取出捣成泥状,加入适量之防腐剂。用的先将溃疡清拭干净,把黄豆泥涂在厚的纱布上敷患处,每日换药1次。曾治4例(病程11年-12年),均获痊愈。此外,对发生于外伤或冻伤后之严重糜烂,使用本治治疗,亦能收到效果。

2.治疗寻常疣: 用黄豆发芽,清水煮熟,连汤淡食,每日3餐,吃饱为止,连食3天为一疗程。治疗期间不吃其他任何粮食及油类。第4天起改为普通饮食,并可继续以豆芽佐餐。治疗4例,全部治愈,未见复发。

3.治疗急性妊娠中毒症: 对92例先兆子痫及子痫患者采用豆浆饮食,即每日给纯黄豆制的豆浆(黄豆与水之比为1∶8)20O0ml,加糖4市两,分6次进食,仍可自由饮水。一般持续2-4天,改用无盐普食。豆浆次食的第2天开始,可酌给水果或藕粉,以缓解饥饿感。对照组41例,给无盐普食,其他治疗措施(避免声光刺激,给镇静剂及镇痉剂),两组均相同。结果豆浆饮食组的水肿消退、血压下降至正常水平的时间,均较对照组为快;豆浆饮食组的死亡率为零,对照组为2.43%。认为豆浆饮食含钙低,含盐少,含维生素 B1及烟酸较多,进食的水分又较多,故有降低血压及利尿的作用。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诃子叶

    《中药大辞典》:诃子叶药材名称诃子叶拼音Hē Zǐ Yè出处《纲目》来源为使君子科植物诃子的叶片。化学成分含莽草酸、去氢莽草酸、奎宁酸、阿拉伯糖、果糖、葡萄糖、蔗糖等。还含鞣质约10%。功能

  • 食茱萸

    药材名称食茱萸拼音Shí Zhū Yú别名越椒(《广雅》),檔子(《本草拾遗》),艾子(《本草图经》),辣子(《纲目》)。出处《千金·食治》来源为芸香科植物樗叶花椒的果实

  • 多刺绿绒蒿

    《全国中草药汇编》:多刺绿绒蒿药材名称多刺绿绒蒿拼音Duō Cì Lǜ Rónɡ Hāo来源罂粟科多刺绿绒蒿Meconopsis horridula Hook. f. et Tho

  • 盾叶薯蓣

    《全国中草药汇编》:盾叶薯蓣药材名称盾叶薯蓣拼音Dùn Yè Shǔ Yù别名黄姜、火藤根来源薯蓣科薯蓣属植物盾叶薯蓣Dioscorea zingiberensis C.

  • 麋茸

    《中药大辞典》:麋茸药材名称麋茸拼音Mí Rónɡ出处《唐本草》来源为鹿科动物麋鹿的未骨化而带有茸毛的幼角。原形态麋鹿,又名:麋(《庄子》),四不象(《黑龙江外记》)。体长约2米,

  • 铃铃草

    药材名称铃铃草拼音Línɡ Línɡ Cǎo别名鹅不食、雀儿蛋、鸡肠子草来源石竹科蚤缀属植物蚤缀Arenaria serpyllifolia L.的全草。夏秋采集全草,晒干。性味辛

  • 片鸡尾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片鸡尾草药材名称片鸡尾草拼音Piàn Jī Wěi Cǎo别名骟鸡尾草、锯锯草、小凤尾草来源蕨类凤尾蕨科狭叶凤尾蕨Pteris henryi Christ,以全草入药。生

  • 破骨风

    《全国中草药汇编》:破骨风药材名称破骨风拼音Pò Gǔ Fēnɡ别名破膝风、川滇茉莉来源木犀科素馨属植物破骨风Jasminum lanceolarium Roxb.,以茎入药。秋季采集,晒干

  • 岩丸子

    药材名称岩丸子别名石鼓子、一口血、独牛来源秋海棠科秋海棠属植物柔毛秋海棠Begonia henryi Hemsl.,以块茎入药。秋后挖取块茎,洗净晒干或鲜用。性味甘、苦,微寒。功能主治解毒,散瘀,止血

  • 鹿蹄根

    药材名称鹿蹄根拼音Lù Tí Gēn别名绿泥根(《福建民间草药》)。出处《福建民间草药》来源为鼠李科植物冻绿的根、根皮或树皮。原形态冻绿,又名:红冻、狗李、油葫芦子、搭绿皮、大脑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