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黄病

黄病

病名。指身体面目皆变黄的病证。即黄疸。《太平圣惠方·黄病论》:“黄病者,一身尽疼发热,面色洞黄,七八日后壮热,口里有血,当下之,如猪肝状,其人小腹满急。若其人眼睛涩疼,鼻骨痛,两膊及项强,腰背急,即是患黄也。黄病多大便涩,但令得小便快,即不虑死。不令大便多涩,涩即心胀不安,此由寒湿在表,则热蓄于脾胃,腠理不开,瘀热与宿谷相搏,烦郁不得消,则大小便不通,故身体面目皆变黄色。凡黄病,其寸口近掌无脉,口鼻气冷,并不可治也。”有急黄阴黄阳黄劳黄等,详各条。

猜你喜欢

  • 干黄

    病名。指小便自利,渴而引饮的黄疸。《此事难知》:“干黄,燥也,小便自利,四肢不沉重,渴而引饮者,栀子柏皮汤。”干黄有因瘀热搏结所致者,《医钞类编》卷九:“干黄,……瘀热在里,宜下。”参见黄疸等条。

  • 随年壮

    灸法术语。指治疗某些疾病,艾灸壮数与患者年龄相同而言。即年几岁,灸几壮。《千金要方》:“狂走易骂,灸八会,随年壮。”

  • 粗理

    皮肤纹理粗疏。《灵枢·卫气失常》:“脂者,其肉坚,细理者热,粗理者寒。”

  • 祛风

    疏散风邪的统称。即祛除表里、经络、脏腑间留滞的风邪。风有外风、内风之分,外风宜散,内风宜熄。祛风法用于外风。分为祛风除湿、疏风泄热、祛风养血、搜风逐寒等法。详各条。

  • 清脾凉血汤

    《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卷六十五方。荆芥、防风、赤芍药、玄参、陈皮、蝉蜕、炒苍术、白藓皮各一钱,连翘、大黄(酒洗)各一钱五分,厚朴(姜炒)、甘草各五分。加竹叶三十片,水煎,食远服。治椒疮、粟疮。

  • 如丧神守

    症状名。指火郁于内,而见神志昏乱,心神不宁,惊惶不安状态。《素问·至真要大论》:“诸禁鼓栗,如丧神守,皆属于火。”

  • 前臂托板

    正骨器械。可限制已整复固定的前臂发生旋转及下垂,保持患肢于功能位置,以利于骨折的愈合。多用木质材料制作,长度以鹰嘴到手指端,宽以前臂横径为度,并于远端做一圆柱大小把手,便于手握,同时置于患臂下,挂颈部

  • 冬苋菜

    见《重庆草药》。为冬葵叶之别名,详该条。

  • 血虚肝燥

    病证名。见《幼科释谜》。证见骨蒸劳热,咳嗽潮热,往来寒热,口干便燥等。宜逍遥散,舒肝养血以润燥。

  • 忍冬花

    出《新修本草》。为金银花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