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药材>丝瓜皮

丝瓜皮

《中药大辞典》:丝瓜皮

药材名称丝瓜皮

拼音Sī Guā Pí

出处滇南本草

来源葫芦种植物丝瓜丝瓜果皮。夏、秋间,食用丝瓜时,收集削下的果皮,晒干。

原形态植物形态详"丝瓜"条。

功能主治治金疮,疔疮,坐板疮。

①《滇南本草》:"晒干为末,治金疮疼。"

②《分类草药性》:"涂疔疮,退火毒,消肿。"

用法用量外用:焙干研末调敷。

复方治坐板疮疥:丝瓜皮焙干为末。烧酒调搽之。(《摄生众妙方》)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丝瓜皮

药材名称丝瓜皮

拼音Sī Guā Pí

英文名Bark of Luffa

出处出自《滇南本草

来源药材基源:国葫芦科植物丝瓜或奥丝瓜的果皮。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uffa cylindrica (L.) Roem. L. Acutangula (L.)Roxb.

采收和储藏:夏、秋间食用丝瓜时,收集刨一的果皮,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一年生攀援草本。茎枝粗糙,有棱沟,有微柔毛。茎须粗壮,通常2-4枝。叶互生;叶柄粗糙,长10-12cm,近无毛;叶片三角形或近圆形,长宽均为10-12cm,通常掌状5-7裂,裂片三角形,中间较长,长8-12cm,洗端尖,边缘有锯齿,基部深心形,上面深绿色,有疣点,下面浅绿以,有短柔毛,脉掌状,具白色长柔毛。花单性,雌雄同株;雄花通常10-20朵生于总状花序的顶端,花序梗粗壮,长12-14cm,花梗长2cm;花萼筒钟形,被短柔毛;花冠黄色,幅状,开后直径5-9cm,裂片5,长圆形,长0.8-1.3cm,宽0.4-0.7cm,里面被黄白色长柔毛,外面具3-5条突起的脉,雄蕊5,稀3,花丝6-8mm,花初开放时稍靠合,最后完全分离;雌花单生,花梗长2-10cm;花被与雄花同,退化雄蕊3,子房长圆柱状,有柔毛,柱头3,膨大。果实圆柱状,直或稍弯,长15-30cm,直径5-8cm,表面平滑,通常有深色纵条纹,未成熟时肉质,成熟后干燥,里面有网状纤维,由先端盖裂。种子多数,黑色,卵形,扁,平滑,边毋狭翼状。花、果期夏秋季。

性味味甘;性凉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主金疮;痈肿;疔疮;坐板疮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或入散剂。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捣敷。

各家论述1.《滇南本草》:晒干为末,治金疮疼。

2.《分类草药性》:涂疔疮,退火毒,消肿。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鹅臎

    《中药大辞典》:鹅臎药材名称鹅臎拼音é Cuì别名鹅尾罂(《日华子本草》)出处《纲目》来源为鸭科动物鹅的尾肉。化学成分尾脂腺(又名尾腺或羽脂腺)分泌一种含脂蜡的液体,其组成为:水分

  • 梧桐根

    《中药大辞典》:梧桐根药材名称梧桐根拼音Wú Tónɡ Gēn别名梧桐蔃(《岭南采药录》)。出处《福建民间草药》来源为梧桐科植物梧桐的根,9~10月采。原形态植物形态详"

  • 虎尾兰根

    药材名称虎尾兰根拼音Hǔ Wěi Lán Gēn来源药材基源:为龙舌兰科植物虎尾兰的根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Sansevieria trifasciata Prain 2.Sansevieria

  • 胡桃叶

    《中药大辞典》:胡桃叶药材名称胡桃叶拼音Hú Táo Yè出处《贵州草药》来源为胡桃科植物胡桃的叶片。化学成分叶含没食子酸,缩没食子酸、反油酸、α-和β-蒎烯、柠檬烯、1

  • 硫黄菌

    《全国中草药汇编》:硫黄菌药材名称硫黄菌别名硫黄多孔菌来源真菌类担子菌纲多孔菌目多孔菌科硫黄多孔菌Tyromyces sulpbureus (Bull. ex Fr.) Donk,以子实体入药。生境分

  • 腐沫

    药材名称腐沫拼音Fǔ Mò出处《纲目拾遗》来源即豆腐泔水上所集结之浮沫。功能主治《纲目拾遗》:"治鹅掌癣生手掌及足掌,层层剥皮,血肉外露。此沫热洗。"摘录《中药大辞典》

  • 大一面锣

    《中药大辞典》:大一面锣药材名称大一面锣拼音Dà Yī Miàn Luó别名大一面绿(《峨嵋药植》),白毛草(《四川中药志》)。出处《四川中药志》来源为苦苣苔科植物大一面

  • 蜻蜓

    《全国中草药汇编》:蜻蜓药材名称蜻蜓拼音Qīnɡ Tínɡ别名大蜻蜓、绿蜻蜓来源昆虫纲蜻蜓目蜓科大蜻蜓Anax parthenope Selys.,以干燥成虫入药。生境分部全国各地。功能主治

  • 绵藤

    《全国中草药汇编》:绵藤药材名称绵藤拼音Mián Ténɡ别名粉背南蛇藤、博根藤、麻妹条、落霜红、来阿片[苗语]来源卫矛科绵藤Celastrus gemmatus Loes.,以根

  • 菱叶

    《中药大辞典》:菱叶药材名称菱叶拼音Línɡ Yè出处《滇南本草》来源为菱科植物菱或其同属植物的叶。功能主治①《滇南本草》:"晒干为末,搽小儿走马疳。"②《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