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药材>假荆芥

假荆芥

药材名称假荆芥

拼音Jiǎ Jīnɡ Jiè

别名荆芥(《西藏常用中草药》),假苏、山藿香(《中草药土方土法战备专辑》)。

出处《中草药土方土法战备专辑》

来源为唇形科植物假荆芥全草。7~9月割取全草,阴干。

原形态一年生草本,高30~90厘米,全株被白色短柔毛。茎直立,方形,绿色,侧枝生于叶腋。叶对生,卵状披针形,长1~4.5厘米,宽0.8~2厘米,先端急尖,基部心形,边缘具粗圆锯齿;叶柄长0.3~3.5厘米。圆锥花序顶生;萼管状,5齿裂;花小,白色略带粉红色,2唇形,上唇直立,下唇广展;雄蕊4;子房4裂。小坚果棕黄色。

生境分部生田野草丛。分布西北、西南和湖北、山东、西藏等地。

化学成分含挥发油,由假荆芥内酯、异假荆芥内酯、二氢假荆芥内酯、异二氢假荆芥内酯、5,9-去氢假荆芥内酯、假荆芥酸、假荆芥酐和石竹烯、丁香油酚等组成。另含胡萝卜素等。

药理作用因含挥发油,故可作芳香剂或驱风剂,咀嚼其叶,可治牙痛。

性味《西藏常用中草药》:"辛,温。"

功能主治①《西藏常用中草药》:"祛风发汗,解热,透疹,止血。治伤风感冒,头痛,发热怕冷,咽喉肿痛,结膜炎,麻疹不透。炒炭后用于吐血,衄血,便血。"

②《中草药土方土法战备专辑》:"散瘀消肿,止血止痛。治跌打损伤,吐血,衄血,外伤出血,毒蛇咬伤,疔疮疖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钱。外用:捣敷。

摘录《中药大辞典》

猜你喜欢

  • 细叶野牡丹

    药材名称细叶野牡丹拼音Xì Yè Yě Mǔ Dān别名铺地稔、山公榴、水社野牡丹来源药材基源:为野牡丹科植物细叶野牡丹的全株。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elastoma intermedium Dunn

  • 茵芋

    《全国中草药汇编》:茵芋药材名称茵芋拼音Yīn Yù别名黄山桂来源芸香科茵芋Skimmia reevesiana Fortune,以叶入药。生境分部东南沿海各省至湖南、湖北、广西、贵州。毒性

  • 大种半边莲

    药材名称大种半边莲拼音Dà Zhǒnɡ Bàn Biān Lián别名大半边莲、野靛、穿耳草、偏杆草、江南大将军、白苋菜来源药材基源:为桔梗科植物江南山梗菜的根或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obeli

  • 凉山虫草

    药材名称凉山虫草拼音Liánɡ Shān Chónɡ Cǎo英文名liangshan tong-chong-ha-cho出处始载于《四川通志》。来源药材基源:为麦角科真菌凉山虫草的菌核及子座。拉丁植物

  • 秋枫木

    《中药大辞典》:秋枫木药材名称秋枫木拼音Qiū Fēnɡ Mù别名秋风(《桂海虞衡志》),胡杨、红桐、茄苳树、赤木(《中国树木分类学》),水梁木、三叶红、鸭脚枫、千金不倒、丢了棒(《广西药植

  • 糯米条

    药材名称糯米条拼音Nuò Mǐ Tiáo英文名Chinese Abelia别名茶条树、小榆蜡叶、小垛鸡、山柳树、毛蜡叶子树、水蜡、白花树出处始载于《植物名实图考》。来源药材基源:为忍冬科植物糯米条的茎

  • 榕树叶

    《中药大辞典》:榕树叶药材名称榕树叶拼音Rónɡ Shù Yè别名小格叶(《生草药性备要》),落地金钱(《本草求原》)。出处《岭南采药录》来源为桑科植物榕树的叶片,全年可

  • 关木通

    《中国药典》:关木通药材名称关木通拼音Guān Mù Tōnɡ英文名CAULIS ARISTOLOCHIAE MANSHURIENSIS别名木通马兜铃、东北木通、马木通、万年藤来源本品为马兜

  • 白榄根

    药材名称白榄根拼音Bái Lǎn Gēn出处《岭南采药录》来源为橄榄科植物橄榄的根。功能主治清咽,解毒,利关节。治咽喉肿痛,脚气,筋骨疼痛。①《岭南采药录》:"治脚气,白浊。&qu

  • 山楂木

    《中药大辞典》:山楂木药材名称山楂木拼音Shān Zhā Mù别名赤爪木(《唐本草》)。出处《纲目》来源为蔷薇科植物山楂或野山楂等的木材。性味《唐本草》:"味苦,寒,无毒。&q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