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药材>千屈菜

千屈菜

《中药大辞典》:千屈菜

药材名称千屈菜

拼音Qiān Qū Cài

别名对叶莲(《贵州民间药物,),对牙草,铁菱角(《湖南药物志》)。马鞭草败毒草

出处救荒本草

来源为千屈莱科植物千屈菜全草。秋季采收。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30~100厘米,全体具柔毛,有时无毛。茎直立,多分枝,有四棱。叶对生或3片轮生,狭披针形,长4~6厘米,宽8~15毫米,先端稍钝或短尖,基部圆或心形,有时稍抱茎。总状花序顶生;花两性,数朵簇生于叶状苞片腋内;花萼筒状,长6~8毫米,外具12条纵棱,裂片6,三角形,附属体线形,长于花萼裂片,约1.5~2毫米;花瓣6,紫红色,长椭圆形,基部楔形;雄蕊12,6长6短;子房无柄,2室,花柱圆柱状,柱头头状。蒴果椭圆形,全包于萼内,成热时2瓣裂;种子多数,细小。花期7~8月。

生境分部生于潮湿地,常栽培作观赏。我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化学成分牡荆素(vitexin)、荭草素(orientin)、异荭草素(isoorientin)、氯原酸、鞣花酸、没食子酸、胆碱、鞣质、色素、挥发油、果胶、树脂及生物碱。

性味苦,寒。

①《贵州民间药物》:"性寒,味甘。"

②《湖南药物志》:"苦,寒,无毒。"

功能主治清热,凉血。清热毒,收敛,破经通瘀。治痢疾,血崩,溃疡。用于痢疾、瘀血经闭。

①《贵州民间药物》:"清热,止血崩。"

②《中国药植图鉴》:"止泻,治细菌性痢疾。"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外用:研末敷。

复方①治痢疾:千屈菜三至五钱,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②治溃疡:千屈菜叶、向日葵盘,晒干,研末,先用蜂蜜搽患处,再用药末敷患处。(《湖南药物志》)

备注同属植物光千屈菜亦同供药用。与上种的主要区别是:茎叶无毛,叶对生,披针形;花3~5朵集成短小的聚伞花序,在叶(苞)腋呈轮生状,萼的附属体短,长0.6毫米左右。分布我国北部及东北部。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千屈菜

药材名称千屈菜

拼音Qiān Qū Cài

英文名Purple Lythrum, Spiked Loosestrife, Purple Loosestrife, Purple Lythrum Herb, Herb of Purple Lythrum, Herb of Spiked Loosestrife

别名对叶莲、鸡骨草、大钓鱼竿、乌鸡腿、对牙草、铁菱角、败毒草蜈蚣草、水槟榔、水柳、马鞭草、棉包根、哮喘药

出处出自《救荒本草

来源药材基源:为千屈菜科植物千屈菜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ythrum salicaria L.

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收全草,洗净,切碎,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千屈菜,多年生草本,高30-100cm。全株有柔毛,有时无毛。茎直立,多分枝,具四棱。叶对生或三叶轮生;叶片披针形或阔披针形,长4-6(-10)cm,宽8-15mm,先端钝形或短尖,在部圆形或心形,有时略抱茎,全缘,无柄。花生叶腋组成小聚伞花序,花梗及总梗极短,花枝呈大型穗状花序;苞片阔披针形至三角状卵形,长5-12mm;萼筒长5-8mm,有纵棱12条,裂片6,三角形;附属体针状,直立,长1.5-2mm;花瓣6,红紫色或淡紫色,倒披针状长椭圆形,基部楔形;雄蕊12,6长6短6,伸出萼筒之外;子房无柄,2室,花柱圆柱状,柱头头状。蒴果扁圆形,苞于萼内。种子多数,细小。花期7-8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河岸、湖畔、溪沟边和潮湿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全国各地。

栽培生物学特性,喜温暖潮湿的环境,整个生长期需充足水分,怕干旱。以肥沃而潮湿的地方栽培为宜。

栽培技术,用种子、扦插或分株繁殖。种子繁殖:春播于3-4月,播前将种子与细土拌匀,然后撒播于床上,覆土1cm,最后盖草浇水。播后10-15天出苗,立即揭草。苗高10cm左右移栽。按行株距30cm20cm开穴,每穴栽3株,扦播繁殖:扦播于春季选健壮枝条,截成12cm左右长,去掉叶片,斜播入土中深度为插穗1/2,压紧,浇水保湿,待生根长叶后移栽。分株繁殖:春季4-5月将根丛挖起,切分数芽为一丛,栽于施足基肥的湿地。

田间管理,定植后至封行前,每年中耕除草3-4次。春、夏季各施1次氮肥或复合肥,秋后追施1次堆肥或厩肥,经常保持土壤潮湿,是种好千屈菜最关键的措施。

性状性状鉴别,茎呈方柱状,灰绿色至黄绿色,直径1-2mm,有分枝,质硬易折断,断面边缘纤维状,中空。叶片灰绿色,质脆,多皱缩破碎,完整叶对生或3片轮生,叶片狭披针形,全缘,无柄。顶端具穗状花序,花两性,每2-3朵小化生于叶状苞片内,花萼灰绿色,筒状:花瓣紫色。蒴果椭圆形,全包于宿存花萼内。微臭,味微苦。

化学成分全草含千屈菜甙(Salicarin)、鞣质。灰分中钠为钾的一倍,并含多量铁,胆碱0.026%。鞣质主为没食子酸鞣质,其含量为:根8.5%,茎10.5%,叶12%,花13.7%,种子亦含大量鞣质。花含黄酮类化合物牡荆素(Vitexin)、荭草素(Orientin)、锦葵花甙(Malvin即Malvidin3,5-diglucoside)、矢车菊素半乳糖甙(Cyanidin3-monogalactoside)、没食子酸、并没食子酸(Ellagicacid)和少量绿原酸(Chlorogenicacid)。含牡荆素(vitexin)、荭草素(orientin)、异荭草素(isoorientin,homoorientin)、绿原酸、鞣花酸及没食子酸,尚含有胆碱、鞣质及色素。又报道含有少量挥发油、果胶、树脂和生物碱。

药理作用1.抗菌作用,生药(全株)煎剂能抑制葡萄球菌及大肠-伤寒杆菌属的生长;痢疾杆菌尤为敏感。2.对血压的影响:牡丹素(vitexin)0.05-10.0mg/kg静脉注射对麻醉大鼠可暂升压,大于10mg/kg静脉注射则产生持久降压,降压机制是由神经节阻断作用。3.抗炎:牡荆素20mg/kg腹腔注射对大鼠角叉菜胶性炎症有抗炎作用。4.解痉:牡荆素10-30?g/ml可抑制乙酰胆碱和组胺引起的豚鼠离体肠管的收缩。对豚鼠离体肠管,最初有增强作用,但稍后则显示解痉作用,能减弱乙酰胆碱和组织胺对肠管的兴奋作用。5.其它作用:止血作用由于含鞣质所致。其根煎剂用于泻下或慢性痢疾作为收敛或缓和剂;此作用可能系其中所含之于屈菜甙、Fe2O3·XH2O与鞣质所引起,对肾、胃及循环系统无害。其提取物Salicairine能阻止人因服用根皮甙而引起之糖尿,但它本身不产生低血糖。

性味味苦;性寒

归经大肠,肝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收敛止血。主痢疾;泄泻;便血;血崩;疮疡溃烂;吐血;衄血;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30g。外用:适量,研末敷;或捣敷;或煎水洗。

各家论述1.《贵州民间药物》:清热,止血崩。2.《中国药植图鉴》:止泻,治细菌性痢疾。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老鼠簕

    药材名称老鼠簕拼音Láo Shǔ Lè别名木老鼠簕、水老鼠簕、茛芀花来源爵床科老鼠簕属植物老鼠簕Acanthus ilicifolius L.,以全株或根入药。全年可采,洗净晒干。

  • 青蛙胆

    《全国中草药汇编》:青蛙胆药材名称青蛙胆拼音Qīnɡ Wā Dǎn别名田鸡来源两栖纲蛙科黑斑蛙Rana nigromaculata Hallowell,以胆囊入药。生境分部全国各地。性味苦,寒。功能主

  • 绿衣枳壳

    药材名称绿衣枳壳拼音Lǜ Yī Zhǐ Ké英文名Fructus Poniciri Trifoliatae Immaturus别名枸橼、臭橼、枳、枸橼李来源为芸香科植物枸橼Poncirus

  • 广西莲座蕨

    药材名称广西莲座蕨拼音Guǎnɡ Xī Lián Zuò Jué来源药材基源:为观音座莲科植物广西观间座莲的根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ngiopteris kwangsiensis Ching原形态

  • 川楝子

    《全国中草药汇编》:川楝子药材名称川楝子拼音Chuān Liàn Zǐ英文名FRUCTUS TOOSENDAN别名金铃子、川楝实来源本品为楝科植物川楝Melia toosendan Sieb

  • 蚕茧

    《全国中草药汇编》:蚕茧药材名称蚕茧拼音Cán Jiǎn别名家蚕茧来源昆虫纲鳞翅目蚕蛾科家蚕Bombyx mori L.,以除去茧蛹的茧入药。生境分部辽宁、河北、山东、山西、陕西、甘肃、新疆

  • 独脚蟾蜍

    《全国中草药汇编》:独脚蟾蜍药材名称独脚蟾蜍别名掌裂草葡萄、金线吊蛤蟆、石蟾蜍来源葡萄科独脚蟾蜍Ampelopsis aconitifolia Bunge var. glabra Diels [A.

  • 岗柃

    药材名称岗柃别名米碎木、蚂蚁木来源山茶科岗柃Eurya groffii Merr.,以叶入药。生境分部福建、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性味微苦,平。功能主治豁痰镇咳,消肿止痛。主治肺结核,咳嗽。外

  • 杨翠木

    药材名称杨翠木别名白菁檀梨、假海桐、羊耳朵树来源茶茱萸科杨翠木Pittosporopsis kerri Craib,以树皮入药。生境分部云南。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祛风解表。治感冒,流感发热,百日咳,疟疾

  • 斩龙剑

    药材名称斩龙剑拼音Zhǎn Lónɡ Jiàn别名草本威灵仙(李承祜《药用植物学》),狼尾巴花、九节草、山鞭草、草玉梅(《辽宁经济植物志》)。出处《沈阳药学院学报》3:85,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