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药材>大乌泡

大乌泡

《全国中草药汇编》:大乌泡

药材名称大乌泡

拼音Dà Wū Pào

别名大红黄袍、乌袍

来源蔷薇科悬钩子属植物大乌泡Rubus multibracteatus Levl. et Vant.以全株入药。全年可采,晒干。

性味苦,凉。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止血接骨。用于感冒发热、肠炎,痢疾,咯血,衄血,风湿骨痛。

用法用量0.5~1两。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大乌泡

药材名称大乌泡

拼音Dà Wū Pào

别名倒生根、黄水泡、无刺乌泡、糖泡叶、马莓叶(《贵州草药》)。

出处《贵州草药》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大乌泡。全年可采。洗净、切片、晒干。

原形态灌木,高2~3米。茎和叶柄以及叶下面均密被黄色绒毛和散生极短的弯皮刺。单叶互生,革质,近圆形,直径4~12厘米,掌状7~9裂,顶生裂片不明显3裂,先端圆钝戍锐尖,基部心形,边缘有不整齐的重锯齿,上面有短柔毛和密布小的凸起,基生5出脉,网脉显明;叶柄长3~6厘米;托叶条裂。圆锥花序或总状花序顶生或腋生,密被黄色绒毛;苞片椭圆形,缺刻状条裂;萼裂片卵形,先端常多裂,外面密生黄色绒毛。聚合果球形,径1~1.5厘米,红色。

生境分部生于路旁灌木丛中。分布四川、云南、贵州等地。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祛风除湿;凉血,止血,接骨。治痢疾,腹泻,风湿痹痛,咳血,妇女倒经,骨折。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外用:捣敷。

复方①治痢疾:鲜大乌泡根皮三两,鲜龙芽草根二两,鲜白金条根一两。煎水服,每日三至四次,每次两小酒杯。

②治咳嗽带血,四肢无力:鲜大乌泡二两,鲜苦刺头一两,葵花杆心五钱。加水煎成浓汁,每日服四次,每次一茶杯。

③治倒经:大乌泡根、倒触伞根各一两,茅草根、金银花。藤各五钱。煎水兑红糖服,一日三次。

④治骨折(未破皮者):大乌泡根、野葡萄根皮、百尾参各等量。共捣烂,加酒炒热,先用手法将骨折复位,然后包上药,再上夹板,一日一换。用量视患处面积而定。(选方出《贵州草药》)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大乌泡

药材名称大乌泡

拼音Dà Wū Pào

英文名Root of Multibract Raspberry

别名牛黄泡、乌泡、牛毛泡刺、六月泡、

出处出自《贵州草药》;经订正本品原植物为川莓,参见大乌泡根条。

来源药材基源:为蔷薇科植物大乌泡的根或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ubus multibracteatus Lévl.et Vant.

采收和储藏:根,秋、冬季采挖,洗净,切片晒干。全株,全年可采。洗净,切碎,晒干。

原形态大乌泡 灌木,高2-3m。茎粗壮,密被黄色绒毛和散生极短的弯刺。单叶互生,叶柄长3-6cm,密被黄柔毛;托叶条裂;叶片革质,近圆形,直径5-16cm,掌状7-9浅裂。裂片常2浅裂或又有缺刻,先端圆钝或急尖,基部心形,边缘有不整齐锯齿,上面有短毛和密集的小凸起,下面密被黄色绒毛;主脉掌状5-7出,网脉显明。圆锥花序或总状花序顶生和腋生,密生黄色绒毛;苞片椭圆形,长1-1.5cm,边缘撕裂状;萼片卵形,先端常多裂,外面密生黄色绒毛;花瓣稍长于萼,近椭圆形,白色,有爪;雄蕊多数;心皮多数,着生于凸起花托上。聚合果球形,径达1.5cm,上生多数红色浆果状小核果。花期4-6月,果期8-9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700-2500m的山坡及沟谷阴处灌木林内或林缘及路边。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东、广西、云南、贵州。

化学成分果实含氨基酸(g/100g,干基):天冬氨酸(aspartic acid)0.012,苏氨酸(threonine)0.316,丝氨酸(serine)0.328,谷氨酸(glutamic acid)0.775,甘氨酸(glycine)0.538,丙氨酸(alanine)0.379,胱氨酸(cystine)0.183,缬氨酸(valine)0.476,蛋氨酸(methionine)0.080,异亮氨酸(isoleucine)0.412,亮氨酸(leucine)0.601,酪氨酸(tyrosine)1.307,苯丙氨酸(phenylalanine)0.394,赖氨酸(lysine)0.426,组氨酸(histidine)0.322,精氨酸(arginine)0.668及脯氨酸(proline)0.378。

鲜果实:含总糖2.69%,总酸1.77%,维生素C12.64mg/100g维生素(μg/g):维生素B1 0.69,维生素B2 0.95,维生素E74.76,维生素A痕量。

果实含矿质元素含量(%)(干基):钾0.6968,钙0.5994,镁0.4396,锰(μg/g):40.9201,锌(μg/g):29.9520,铁(μg/g):24.2567,硒(μg/g):0.0408。

性味苦、涩;凉

归经脾;肝经

功能主治清热,止血,祛风湿。主感冒发热,咳嗽咯血,鼻衄,月经不调,外伤出血,痢疾,腹泻,脱肛,风湿痹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30g。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敷。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南烛根

    《中药大辞典》:南烛根药材名称南烛根拼音Nán Zhú Gēn出处《纲目》来源为杜鹃花科植物乌饭树的根。功能主治江西《草药手册》:"散瘀,消肿,止痛。"复方①治

  • 洋白蜡树

    药材名称洋白蜡树拼音Yánɡ Bái Là Shù出处始载于《华北经济植物志要》。来源药材基源:为木犀科植物美洲绿(木岑)格的树皮。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Fraxinus pennsylvanica M

  • 白背青荚叶

    药材名称白背青荚叶拼音Bái Bèi Qīnɡ Jiá Yè英文名Helwingia japonica (Thunb.)Dietr var.hypoleuca Hemsl.ex Rehd.来源药材基源

  • 鹅毛

    《中药大辞典》:鹅毛药材名称鹅毛拼音é Máo出处《别录》来源为鸭科动物鹅的羽毛。化学成分羽毛是上皮的变形,与其他动物的羽毛、毛、爪等成分相似,主要为角蛋白。因经常用尾脂腺液涂布,

  • 极丽马先蒿

    药材名称极丽马先蒿拼音Jí Lì Mǎ Xiān Hāo来源药材基源:为玄参科植物极丽马先蒿的全草或花。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deicularis decorisima Diels采收和储藏:7-8月

  • 荷叶蒂

    《中药大辞典》:荷叶蒂药材名称荷叶蒂拼音Hé Yè Dì别名荷鼻(《本草拾遗》),莲蒂(《岭南采药录》)。出处《本草拾遗》来源为睡莲科植物莲的叶基部。7~9月采取荷叶,将

  • 紫葛

    药材名称紫葛拼音Zǐ Gě别名见肿消、梦中消、见毒消、外红消、山葫芦蔓子、老鸹眼、褶文秧。出处1.紫葛始载于《新修本草》,谓:“苗似葡萄,根紫色,大者径二三寸,苗长丈许。”2.《蜀本图经》谓:“蔓生,

  • 豹骨

    《全国中草药汇编》:豹骨药材名称豹骨拼音Bào Gǔ别名川四腿、金钱豹骨来源猫科动物金钱豹Panfhera pardus L.及其他豹的骨骼。性味甘、辛,温。归经归肝、肾经。功能主治祛风通络

  • 小松藻

    药材名称小松藻来源藻类红藻门小松藻Gigartina intermedia Sur.,以叶状体入药。功能主治提取的卡拉胶有抗溃疡作用,刺激结缔组织增生并有抗血脂作用。对胃、十二指肠溃疡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 狗爪樟

    《全国中草药汇编》:狗爪樟药材名称狗爪樟拼音Gǒu Zhuǎ Zhānɡ别名臭樟、白香樟来源樟科桢楠属植物有苞桢楠Machilus bracteata Lecomte,以根、树皮及果实入药。四季可采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