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药材>小黄连刺

小黄连刺

药材名称小黄连刺

拼音Xiǎo Huánɡ Lián Cì

英文名root of Soulie Barberry

别名黄芩老鼠刺、黄檗刺、小黄檗刺、猫儿刺、三颗针

出处出自《陕西中草药志》。

来源药材基源:为小檗科植物锥花小檗的根及茎枝。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erberis aggregata Schneid.

采收和储藏:春、秋季采收根和茎枝,刮去粗皮,切片,晒干。

原形态锥花小檗,半常绿或落叶灌木,高可达3m。枝条棱显着,幼枝微有柔毛,老枝无毛棕黄色,具多数黑色疣点,刺三分叉,长8-20mm,细瘦。叶几无柄,近革质,4-15个簇生;叶片倒卵状长圆形至倒卵形,长8-25mm,宽4-11mm,先端圆形,有短尖,基部渐狭,叶中部以上边缘具3-8个疏生刺状锯齿,齿距2-3mm,上面暗黄绿色,下面灰色,有白偻,两面网脉显着。花多数,密生成无梗的短圆锥花序,花序直立,长1-2.5cm,有花10-30朵,花浅黄色,直径约6mm;萼片长约3.5mm;花瓣倒卵形,内轮花瓣先端微凹,基部有短爪;子房有胚珠2。浆果椭圆形或球形,长6-7mm,成熟时灰红色。花期5-6月,果期7-9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500m的山谷灌丛中或山坡林缘。

资源分布:分布于陕西、甘肃、四川等地。

化学成分小檗碱(berberine)等生物碱。

性味味苦;性寒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主湿热泻痢;火眼肿痛;热淋,带下;痈肿疮毒;湿疹

用法用量内服:煎9汤,6-15g。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圆叶南蛇藤茎

    药材名称圆叶南蛇藤茎拼音Yuán Yè Nán Shé Ténɡ Jīnɡ别名过山风、风药。来源药材基源:为卫矛科植物圆叶南蛇藤的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elastrus kusanm Hayata

  • 山甘草根

    药材名称山甘草根拼音Shān Gān Cǎo Gēn出处《闽南民间草药》来源为茜草科植物毛玉叶金花的根。性味《闽南民间草药》:"甘,平,无毒。"功能主治治小儿疳积,产后风,腰骨酸痛

  • 青麸杨根

    《中药大辞典》:青麸杨根药材名称青麸杨根拼音Qīnɡ Fū Yánɡ Gēn出处《重庆草药》来源为漆树科植物青麸杨的树根。9~10月采收。原形态青麸杨,又名:波氏盐肤木,铁倍树。落叶乔木,高

  • 佛手花

    《中药大辞典》:佛手花药材名称佛手花拼音Fó Shǒu Huā别名佛柑花(《四川中药志》)。出处《随息居饮食谱》来源为芸香科植物佛手的花朵和花蕾。于早晨日出前疏花时采收,或拾取落花,晒干或炕

  • 花蚁虫

    《全国中草药汇编》:花蚁虫药材名称花蚁虫拼音Huā Yǐ Chónɡ别名多毛隐翅虫来源昆虫纲鞘翅目隐翅目科多毛隐翅虫Paederus densipennis Bernh.,以全虫入药。生境分

  • 岩七

    《全国中草药汇编》:岩七药材名称岩七拼音Yán Qī别名竹节七、小万年青、白马分宗来源百合科开口箭属植物剑叶开口剑Tupistra ensifolia Wang et Tang,以根状茎入药

  • 漏斗瓶蕨

    药材名称漏斗瓶蕨拼音Lòu Dǒu Pínɡ Jué英文名Infundibuliform Bristle Fern别名热水莲出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来源药材基源:为膜蕨科植物漏斗瓶蕨的全草。拉丁植物

  • 穗花杉叶

    药材名称穗花杉叶拼音Suì Huā Shān Yè来源药材基源:为红豆杉科植物穗花杉的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mentotaxus argotaenia (Hance)Pilger[Podocarp

  • 山枝根

    药材名称山枝根拼音Shān Zhī Gēn出处《四川中药志》来源为海桐花科植物光叶海桐的根或根皮。秋末采集。性味甘苦辛,凉。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甘苦辛,微温。"功能主治补

  • 藤黄连

    药材名称藤黄连别名黄藤、假黄连[广东、广西]、大黄藤来源防己科藤黄连属植物藤黄连Fibraurea tinctoria Lour.,以根及茎入药。全年可采,洗净切片,晒干。性味苦,寒。有小毒。功能主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