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药材>木半夏根

木半夏根

《中药大辞典》:木半夏根

药材名称木半夏根

拼音Mù Bàn Xià Gēn

别名牛奶子根(《四川中药志》)。

出处《四川中药志》

来源胡颓子科植物半夏根皮。9~10月采挖,晒干。

性味①《本草拾遗》:"平,无毒。"

②《四川中药志》:"性微温,味淡涩,无毒。"

功能主治①《本草拾遗》:"根皮煎汤洗恶疮疥。"

②《四川中药志》:"活血,行气,补虚损。治跌打损伤及痔疮。"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8钱;或浸酒。外用:煎汤洗。

备注本品在四川地区与胡颓子根同等使用。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木半夏根

药材名称木半夏根

拼音Mù Bàn Xià Gēn

英文名Root of Cherry Elaeagnus

别名牛奶子根。

出处出自《四川中药志》

来源药材基源:为胡颓子科植物木半夏Elaeagnus multiflora Thunb.的根或根皮。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laeagnus multiflora Thunb.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挖,洗净切片,晒干。

原形态半夏落叶灌木,高达3m。通常无刺,稀老枝上具刺;幼枝常具深褐色鳞片,老枝鳞片脱落,黑褐色,有光泽。单叶互生,叶柄锈色,长4-6mm;叶膜质或纸质,椭圆形或卵形至卵状长圆形,长3-7cm,宽1.2-4cm,全缘,先端钝尖或锐尖,基部阔楔形或圆形,上面幼时具星状毛和银色鳞片,后渐脱落,下面灰白色,密被银白色和散生少数褐色鳞片,花白色,常单生于新枝基部的叶腋;花被筒管状,长5-6.5mm,上部4裂,裂片宽卵形,内侧疏生柔毛;雄蕊4,着生于花被筒喉部稍下面,花丝极短,花药细小;花柱直立,无毛,稍伸出花被筒喉部,长不超过雄蕊。果实椭圆形,长12-14mm,密被锈色鳞片,成熟时红色;果梗在花后伸长,长1.5-4cm。花期4-5月,果期6-7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向阳山坡、灌木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及河北、陕西等地。

性味味涩;微甘;性平

归经肝;脾经

功能主治行气活血;止泻;敛疮。主跌打损伤;虚弱劳损;泻痢;肝炎;恶疮疥癞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24g;或浸酒。外用:适量,煎汤洗。

各家论述1.《本草拾遗》:根皮煎汤洗恶疮疥。

2.《四川中药志》:活血,行气,补虚损。治跌打损伤及痔疮。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痰药

    药材名称痰药别名野杜仲[湖北]、四棱子来源卫矛科卫矛属植物大花卫矛Euonymus grandiflorus Wall.和肉花卫矛E. carnosus Hemsl.,以根入药。全年可采,洗净切片晒干

  • 香根芹

    《全国中草药汇编》:香根芹药材名称香根芹拼音Xiānɡ Gēn Qín来源伞形科香根芹Osmorhiza aristata (Thunb.)Makino et Yabe var. laxa

  • 剪夏罗根

    药材名称剪夏罗根拼音Jiǎn Xià Luó Gēn出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来源为石竹科植物剪夏罗的根茎及根。夏秋采收,洗净晒干。功能主治治关节不利,腹泻,蛇缠。用法用量内服:煎汤

  • 莲状绢毛菊

    药材名称莲状绢毛菊别名条参、条条参来源菊科莲状绢毛菊Soroseris rosularis (Diels) Stebb.,以根入药。生境分部云南。功能主治补益气血。主治贫血,病后体虚。用法用量1~3钱

  • 糯米团

    药材名称糯米团拼音Nuò Mǐ Tuán别名糯米草、糯米藤、糯米条、红石藤、生扯拢、蔓苎麻、乌蛇草、小粘药来源荨麻科蔓苎麻属植物糯米团Memorialis hirta (Blume

  • 直立百部

    药材名称直立百部拼音Zhí Lì Bǎi Bù英文名Sessiie Siemona Root别名药虱药、一窝虎来源百部科植物直立百部Stemonasessilifolia

  • 大叶马尾连

    《中药大辞典》:大叶马尾连药材名称大叶马尾连拼音Dà Yè Mǎ Yǐ Lián出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来源为毛茛科植物大叶唐松草的根及根茎。原形态大叶唐松草,又名:蓝蓬

  • 毛野丁香叶

    《全国中草药汇编》:毛野丁香叶药材名称毛野丁香叶拼音Máo Yě Dīnɡ Xiānɡ Yè别名石楠叶[云南昆明]来源茜草科毛野丁香叶Leptodermis pilosa (Fra

  • 竹兰草

    药材名称竹兰草拼音Zhú Lán Cǎo英文名all-grass of Bulley Herminium别名小棕乡出处始载于《海南药植志》。来源药材基源:为兰科植物条叶角盘兰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 慈竹气笋

    《中药大辞典》:慈竹气笋药材名称慈竹气笋拼音Cí Zhú Qì Sǔn别名阴慈竹笋子、阴笋子(《民间常用草药汇编》)。出处《草木便方》来源为禾本科植物慈竹受病害之嫩苗。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