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药材>浙地黄

浙地黄

《全国中草药汇编》:浙地黄

药材名称浙地黄

别名鲜生地

来源玄参浙地黄Rehmannia chingii Li,以根状茎入药。

生境分部浙江。

性味甘、苦,寒。

功能主治清热,凉血。

鼻衄,热病口干。0.4~1两。

并外用治中耳炎:鲜生地捣汁滴耳。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华本草》:浙地黄

药材名称浙地黄

拼音Zhè Dì Huánɡ

别名紫花地黄、鲜生地、蜜糖罐、野鲜地黄、天芥菜、秦氏地黄

来源药材基源:为玄参科植物天目地黄的根状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ehmannia chingii Li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挖,洗净,鲜用。

原形态天目地黄多年生草本,高30-60cm。全析被多细胞长柔毛。根茎肉质,黄褐色。茎单出或基部分枝。基生叶呈莲座状排列,叶片椭圆形,长6-12cm,宽3-6cm,纸质,两面疏被白色柔毛,边缘具不规则圆齿或粗锯齿,先端钝或突尖,基部楔形,逐渐收缩成长2-7cm的具翅的柄;茎生叶外形与基生叶相似,向上渐变小。花单生;花梗长1-4cm,弯曲上升,与萼同被长柔毛及腺毛;萼齿5,披针形,先端略尖,后方2枚稍长;花冠紫红色,长5-7cm,外被长柔毛,上唇裂片长卵形,先端略尖,下唇裂片长椭圆形,中间裂片较柔毛,上唇裂片长卵形,先端略尖;下唇裂片长椭圆形,中间裂片较大;雄蕊后方1对稍短,花丝基部被短腺毛,前方一对稍长,花丝无毛;花室长圆形,基部叉开成一直线;花柱先端扩大,先端尖或钝圆。蒴果卵形,长.4cm,具宿存的花萼及花柱。种子多数,卵形,具网眼。花期4-5月,果期5-6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山坡、路旁草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安徽、浙江。

性味味甘;苦;性寒

功能主治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主温热病高热烦躁;吐血衄血;口干;咽喉肿痛;中耳炎;烫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2-30g。外用:适量,捣烂青;或捣汁滴耳。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七叶胆

    药材名称七叶胆拼音Qí Yè Dǎn别名小苦药、公罗锅底、遍地生根出处《中草药通讯》2:24,1972来源为葫芦科植物绞股蓝的根状茎或全草。9~10月采。原形态多年生攀援草本。茎细

  • 土千年健叶

    《中药大辞典》:土千年健叶药材名称土千年健叶拼音Tǔ Qiān Nián Jiàn Yè出处《滇南本草图说》来源杜鹃花科植物乌鸦果的叶。原形态详"土千年健&qu

  • 大田基黄

    《全国中草药汇编》:大田基黄药材名称大田基黄拼音Dà Tián Jī Huánɡ别名星宿菜、赤脚草、红根草、红根子、红脚菜、红梗草、黄脚鸡、黄鳝草、矮桃草、散血草来源为报春花科排草属植物红根排草Lys

  • 灰凤梨

    药材名称灰凤梨拼音Huī Fènɡ Lí来源药材基源:为柄灰包科真菌歧裂灰包的子实体。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hellorinia imquinans Berk.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去净杂质,晒干

  • 鸡脚草乌

    《全国中草药汇编》:鸡脚草乌药材名称鸡脚草乌别名月下参、小草乌、惊药、云南飞燕草来源毛茛科翠雀花属植物云南翠雀花Delphinium yunnanense (Franch.) Franch.,以根入药

  • 山药藤

    《中药大辞典》:山药藤药材名称山药藤拼音Shān Yɑo Ténɡ出处《上海常用中草药》来源为薯蓣科植物薯蓣的茎藤。秋季连根拔起,晒干。性味甘,平。功能主治治皮肤湿疹、丹毒。用法用量外用:煎

  • 甘蓝

    《中药大辞典》:甘蓝药材名称甘蓝拼音Gān Lán别名蓝菜(《千金·食治》),西土蓝(《本草拾遗》),包心菜、洋白菜(《中国蔬菜栽培学》),卷心菜、莲花白、葵花白菜(《中国药植图鉴

  • 柏枝节

    《中药大辞典》:柏枝节药材名称柏枝节拼音Bǎi Zhī Jié出处《唐本草》来源为柏科植物侧柏的树枝。化学成分木材含挥发油,其中大部分是倍半萜醇,约占50%,中有雪松醇,韦得醇,α-,β-及

  • 柿霜

    《全国中草药汇编》:柿霜药材名称柿霜拼音Shì Shuānɡ来源本品为柿树科植物柿Diospyros kaki L. f.,柿饼的白霜。性味甘,凉。功能主治生津利咽,润肺止咳。用于口疮,咽喉

  • 自然铜

    《中国药典》:自然铜药材名称自然铜拼音Zì Rán Tónɡ英文名PYRITUM来源本品为硫化物类矿物黄铁矿族黄铁矿。主含二硫化铁(FeS2)。采挖后,除去杂质。性状本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