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药材>独蕨箕

独蕨箕

《中药大辞典》:独蕨箕

药材名称独蕨箕

拼音Dú Jué Jī

别名蕨箕参

出处《云南思茅中草药选》

来源阴地蕨科植物绒毛阴地蕨。冬季采收。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达26厘米。须根多数,肉质。不育叶柄有灰白色绒毛。叶片长18~25厘米,宽24~27厘米或更宽,下部3~4回羽状,基部1对羽片最大,三角形,长达15厘米,宽6~8厘米,末回小羽片或裂片边缘有粗大重锯齿。孢子叶自不育叶的下部或近基部生出,比不育叶短,2~3回羽状,复圆锥形,长8~11厘米,柄长5~7厘米,小穗张开,疏松,有绒毛。

生境分部生于山地杂木林下。分布湖南、贵州、广西、云南等地。

性味微苦,平,有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滋补,平肝散结。治产后体虚,肝肾虚弱,疮毒,风毒,淋巴结肿,目中生翳。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外用:捣敷。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独蕨箕

药材名称独蕨箕

拼音Dú Jué Jī

英文名Woolly Grape Fern

别名蕨箕参、蕨箕细辛、一朵云、蕨苗一支蒿、蕨蕨草、蕨蕨蒿、金扇子、山斛、阴地蕨、独脚鸡

出处出自《云南思茅中草药选》

来源药材基源:为阴地蕨科植物绒毛阴地蕨的全草或根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otrypus lanuginosus(Wall.)Holub[Botrychium lanuginosum Wall.]

采收和储藏:全草四季均可采收,洗净,切段,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绒毛阴地蕨,多年生草本,高达26cm。须根多数,肉质。不育叶柄有灰白色绒毛。叶片长18-25cm,宽24-27cm或更宽,下部3-4回羽状,基部l对羽片最大,三角形,长达15cm,宽6-8cm,末回小羽片或裂片边缘有粗大重锯齿。孢子叶自不育叶的下部或近基部生出,比不育叶短,2-3回羽状,复圆锥形,长8-llcm,柄长5-7cm,小穗张开,疏松,有绒毛。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800-2600m的山地常绿杂木林下。

资源分布:分布湖南、贵州、广西、云南、台湾、等地。

性味微苦;甘;微寒;平;有毒

归经肝;肾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滋补;止咳平喘。主毒蛇咬伤;乳痈;疔疮肿毒;瘰疬;咽喉炎;肺热咳喘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或入散剂。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研末撒。

摘录《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

猜你喜欢

  • 紫菀

    《中国药典》:紫菀药材名称紫菀拼音Zǐ Wǎn英文名RADIX ASTERIS别名紫苑、小辫儿、夹板菜、驴耳朵菜、软紫菀来源本品为菊科植物紫菀Aster tataricus L. f.的干燥根及根茎。

  • 托盘

    药材名称托盘别名树莓、牛迭肚来源为蔷薇科悬钩子属植物山楂叶悬钩子Rubus crataegifolius Bunge,以果实和根入药。夏秋采摘成熟果实,直接晒干或先在沸水中浸一下再晒至全干。秋季挖根,

  • 天蓝苜蓿

    药材名称天蓝苜蓿拼音Tiān Lán Mù Xu别名接筋草[昆明]来源豆科苜蓿属植物天蓝苜蓿Medicago lupulina L.,以全草入药。夏秋采,洗净晒干。性味甘、微涩,平

  • 戴胜

    药材名称戴胜拼音Dài Shènɡ别名屎咕咕、鸡冠鸟、山和尚、呼哱哱、臭姑鸪来源佛法僧目戴胜科戴胜Upupa epops epops L.,以去毛及肠、胃的全体入药。生境分部四川、

  • 河鲀鱼

    药材名称河鲀鱼拼音Hé Tún Yú别名鲀鱼、气泡鱼、斑圆鲀、眼斑河豚、河鲀、河豚、虫纹东方鲀、廷巴鱼、气泡鱼、红鳍东方鲀来源鲀形目鲀科鲀鱼Spheroides ocel

  • 窿缘小叶桉

    药材名称窿缘小叶桉拼音Lónɡ Yuán Xiǎo Yè ān别名露缘桉、风吹柳来源桃金娘科窿缘小叶桉Eucalyptus exsert F. V. Muell.,以叶入

  • 鹿耳翎根

    药材名称鹿耳翎根拼音Lù ěr Línɡ Gēn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六棱菊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aggera alata (D. Don) She.-Bip.采收和储藏:来季采收,洗净,鲜用

  • 补血薯

    药材名称补血薯拼音Bǔ Xuè Shǔ别名七叶薯、血参、七爪金龙来源药材基源:为薯蓣科植物七叶薯蓣的块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ioscorea esquirolii Prain et Burkill

  • 白栎蔀

    《中药大辞典》:白栎蔀药材名称白栎蔀拼音Bái Lì Bù出处《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来源为壳斗科植物白栎果实上带有虫瘿的总苞。原形态白栎,又名:金刚栎,白反栎、栭栎、柞子柴

  • 地浆

    《中药大辞典》:地浆药材名称地浆拼音Dì Jiānɡ别名土浆(陶弘景),地浆水(《会约医镜》)。出处《本草经集注》制法掘黄土地作坎,深约二尺许,灌水,搅混,俟其沉淀,取上面清液,即为地浆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