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脬
《中药大辞典》:猪脬
药材名称猪脬
拼音Zhū Pāo
别名猪尿胞(《急救方》),猪胞(《圣济总录》)。
出处《纲目》
来源为猪科动物猪的膀胱。
原形态动物形态详"猪肉"条。
性味甘咸,平。
①《纲目》:"甘咸,寒,无毒。"
②《本草汇言》:"味甘,气平,无毒。"
③《随息居饮食谱》:"甘咸,凉。"
功能主治治遗尿。
①《纲目》:"治梦中遗溺,疝气坠痛,阴囊湿痒,玉茎生疮。"
②《本经逢原》:"治产妇伤膀胱。"
用法用量内服:煮、炙食或焙研入丸、散。
复方①治梦中遗尿:猪脬洗、炙食之。(《千金方》)
②产后遗尿:猪胞、猪肚各一个,糯米半升入脬内,更以脬入肚内,同五味煮食。(《医林集要》)
③治渴疾饮水不止:干猪胞十枚,剪破,出却气,去却系着处,用干盆子一只,烧胞烟尽,取出,研令极细,每服一钱匕,温酒调下,不拘时候。(《圣济总录》甘露散)
④治肾风囊痒:猪尿胞火炙,以盐、酒吃之。(《急救方》)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猪脬
药材名称猪脬
拼音Zhū Pāo
英文名Pig's bladder
别名猪尿胞、猪胞、猪小肚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
来源药材基源:为猪科动物猪的膀胱。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us scrofa domestica Brisson
采收和储藏:宰杀后,刮去猪毛,剖腹,取膀胱,洗净,鲜用或晾干。
原形态猪的品种繁多,达150多种,形态也有差异基本特微是:躯体肥胖,头大。鼻与口吻皆长略向上屈。眼小。耳壳有的大而下垂,有的较小而前挺。四肢短小,4趾,前2趾有蹄,后2趾有悬蹄。颈粗,项背疏生鬃毛。尾短小,末端有毛丛。毛色有纯黑、纯白或黑白混杂等。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杂食性家养物畜,繁殖力强,孕期约4个月。
资源分布:全国各地均有饲养。
性味味甘;咸;性平
归经膀胱经
功能主治止渴;缩尿;除湿。主消渴;遗尿;疝气坠痛;阴囊湿疹;阴茎生疮
用法用量内服:煮食、炙食,适量;或入丸、散。
复方①治梦中遗尿:猪脬洗、炙食之。(《千金方》)②产后遗尿:猪胞、猪肚各一个,糯米半升入脬内,更以胖入肚内,同五味煮食。(《医林集要》)③治渴疾饮水不止:于猪胞十枚,剪破,出却气,去却系着处,用于盆子一只,烧胞烟尽,取出,研令极细,每服一钱匕,温酒调下,不拘时候。(《圣济总录》甘露散)④治肾风囊痒:猪尿胞火炙,以盐、酒吃之。(《急救方》)
各家论述1.《纲目》:治梦中遗溺,庙气坠痛,阴囊湿痒,玉茎生疮。
2.《本经逢原》:治产妇伤膀胱。
摘录《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