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药材>猬菊

猬菊

《全国中草药汇编》:猬菊

药材名称猬菊

来源菊科猬菊Takaikatzuchia lomonossowii (Trautv.) Kitag. et Kitam.,以全草入药。

生境分部东北、内蒙古、华北、甘肃、宁夏。

性味甘,凉。

功能主治破血行瘀,凉血,止血。主治外伤,出血,吐血,鼻出血,子宫功能性出血;外用治疮毒痈肿。

用法用量5钱,配方用。外用鲜叶捣烂外敷。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华本草》:猬菊

药材名称猬菊

拼音Wèi Jú

别名大蓟

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猬菊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akaikatzuchia lomonossowii (Trautv.) Kitag. Et Kitam. [Carduus lomonossowii Trautv.]

采收和储藏:春、夏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猬菊 多年生草本,高20-40cm。茎直立,具纵沟棱,密被灰白色绵毛,分枝或不分枝。基生叶长圆状披针形,长8-15cm,宽3-6cm,先端钝尖,基部渐狭成柄,羽状分裂,边缘有小刺尖,上面淡绿色,有光泽,无毛,下面密被灰白色绵毛;茎生地长圆形,向上渐小,忆裂或齿状缺刻,有小刺尖。基部沿茎下延成窄翅。头状花序,单生枝端;总苞卵形,直径3-5cm,被蛛丝状毛;总苞片多层,线状披针形,具硬锐尖头,暗紫色;花冠暗紫色,全为管状花,裂片5,先端钩状内弯;花药尾部结合成鞘状,包围花丝。瘦果,长圆形,长约5mm,稍扁,无毛,基部着生面稍歪斜;冠毛污黄色,不等长,有小锯齿,基部结合。花、果期8-9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山坡阳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等地。

性味味苦;性凉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主疮痈肿毒;瘰疬;吐血;衄血;子宫功能性出血;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桂皮紫萁

    药材名称桂皮紫萁拼音Guì Pí Zǐ Qí英文名asiatica Cinnamon Fern别名牛毛广东、紫萁、贯众出处始载于《长白山植物药志》。来源药材基源:为紫萁科植物分株紫萁的根茎。拉丁植物动

  • 苦蘵根

    《中药大辞典》:苦蘵根药材名称苦蘵根拼音Kǔ Zhī Gēn出处《江西民间草药》来源为茄科植物苦蘵的根,夏、秋采取。性味《江西民间草药验方》:"性寒,味苦,无毒。"功能主治利水通淋

  • 碎米蕨

    药材名称碎米蕨拼音Suì Mǐ Jué别名毛轴碎米蕨来源药材基源:为中国蕨科植物碎米蕨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heilosoria mysuriensis(Wall.)Ching et Shin

  • 臭黄荆

    《全国中草药汇编》:臭黄荆药材名称臭黄荆拼音Chòu Huánɡ Jīnɡ别名斑鸠站、斑鹊子、短柄腐卑来源马鞭草科腐卑属植物臭黄荆Premna ligustroides Hemsl

  • 五香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五香草药材名称五香草拼音Wǔ Xiānɡ Cǎo别名土香薷、小叶香薷[浙江]、痧药草、小叶天香薷、野香草来源唇形科荠宁属植物苏州荠宁Mosla soochouensis Matsu

  • 羊耳菊

    药材名称羊耳菊拼音Yánɡ ěr Jú别名白牛胆、大力王、毛柴胡[湖南]、叶下白、山白芷[广东、福建]、冲天白、小茅香、大茅香、牛耳风、羊耳风、白面风、白背风、绵毛旋覆花、天鹅绒、

  • 盆架树

    《全国中草药汇编》:盆架树药材名称盆架树别名岭刀柄、山苦常来源夹竹桃科盆架树Winchia calophylla A. DC.,以叶、树皮、乳汁入药。生境分部广东、云南。功能主治叶、树皮:止咳平喘。主

  • 鲨鱼油

    药材名称鲨鱼油拼音Shā Yú Yóu来源药材基源:为六鳃鲨科动物扁头哈那鲨的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Notorhynchus platycephalus采收和储藏:捕得后剖腹取出脂肪,熬油。原形态扁

  • 斑鸠

    《中药大辞典》:斑鸠药材名称斑鸠拼音Bān Jiū别名斑鵻、锦鸠(《范汪方》),斑鹪(《本草衍义》),鹁鸠(《六书故》),祝鸠(《纲目》)。出处《嘉佑本草》来源为鸠鸽科动物山斑鸠等的肉。原形态山斑鸠,

  • 大风子油

    《中药大辞典》:大风子油药材名称大风子油拼音Dà Fēnɡ Zǐ Yóu别名大枫油(《普济方》)出处《纲目》来源为大风子科植物大风子种仁的脂肪油。制法将种子洗净,干燥后,打碎,取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