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药材>红毛走马胎

红毛走马胎

《中药大辞典》:红毛走马胎

药材名称红毛走马胎

拼音Hónɡ Máo Zǒu Mǎ Tāi

别名毛膏杠(《民间常用草药汇编》),红胆(《贵州植药调查》),红毛针、毛罗伞、老虎舌、铺地毡、红毡草(《广西药植名录》),虎舌红、山猪怕、红毡毯(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红毛过江、毛凉伞(《广西中草药》),红毛毡、红八枣、矮朵朵、肉八枣、红八爪(《云南中草药选》)。

出处《民间常用草药汇编》

来源紫金牛科植物乳毛紫金牛全株。夏、秋采收,洗净,晒干。

原形态小灌木,高15~25厘米。茎直立或斜升,不分枝,上端密生多细胞长毛。叶集生于顶上;倒卵形或椭圆状长椭圆形,长6~13厘米,宽3~5厘米,先端渐尖或钝尖,基部楔形,缘有稀疏波状圆齿,上下面有无数黑色腺体,突出为乳头状,其上各生一棕色多细胞长毛,侧脉11对,不明显;叶柄长8~10毫米,密被棕色毛。花轴近顶生,长4~8厘米,末梢着生近伞形花序,花序密被棕色多细胞长毛;花4~5朵,总苞叶1~2片;花梗长8~12毫米,苞片披针形;萼狭仄,长5毫米,有毛;花冠红色,裂片卵形或披针形,长6毫米,尖头。浆果状核果,球形。花期5月。

生境分部生山地、山谷林下。分布福建、广东、广西、贵州、四川、云南。

性味苦辛,凉。

①《贵州民间药物》:"性凉,味辛涩微甘。"

②《广西中草药》:"味苦辛,性凉。"

③《云南中草药选》:"苦微辛,凉。"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活血和瘀。治痢疾,肝炎,胆囊炎,风湿,跌打劳伤,咳血,吐血,妇女痛经,血崩,小儿疳积,疮疖痈肿疼痛。

①《民间常用草药汇编》:"为镇痉药,能除风寒湿气,治顽痹和脚膝不仁。"

②《广西药植名录》:"消炎,消肿,清凉,解热,活血,润肺止咳,调经。治痢疾,黄疸,吐血,妇女血崩,疳积,喉头炎,痈疮,跌打内伤,风湿。"

③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利湿,凉血止血。治肺病咯血,外伤吐血,月经过多,痛经,小儿疳积。"

④《云南中草药选》:"治胆囊炎,肝炎。"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或泡酒。外用:研末调敷。

注意孕妇忌服。

复方①治风寒湿、关节疼痛:红毛走马胎一两,石凤丹一两,灵仙根一两,枳椇子五钱,大风藤五钱,猴骨一两,红活麻三钱,红牛膝四钱,用酒泡服。每日晚间服半杯。(《民间常用草药汇编》)

②治产后心悸、虚弱:红胆、玉竹各五钱。炖肉吃。(《贵州民间药物》)

③治虚劳咳嗽:红胆、淫羊藿各五钱。煎水服,(《贵州民间药物》)

④治外伤出血,跌打劳伤:红毛毡一两,泡酒一斤,七日后服。每次10毫升,日服三次。(《云南中草药选》)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红毛走马胎

药材名称红毛走马胎

拼音Hónɡ Máo Zǒu Mǎ Tāi

别名毛青杠、红胆、红毛针、毛罗伞、老虎舌、铺地毡、红毡草、毛虎舌、山猪怕、红毡毯、红毛过江、毛凉伞、红毛毡、红八爪、矮朵朵

出处出自《民间常用草药汇编》。

来源药材基源:为紫金牛科植物虎舌红的全株。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rdisia mamillata Hance [Tinusmamillata O.Kuntze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切片,晒干。

原形态矮小灌木,直立茎高不超过15cm。具匍匐的木质根茎,幼时密被锈色卷曲长柔毛。叶互生或簇生于顶端;叶柄长5-15mm,或几无,被毛;叶片坚纸质,倒卵形至长圆状倒披针形,长7-14cm,宽3-4cm,先端急尖或钝,基部楔形,边缘具不明显的疏圆齿,边缘腺点藏于毛中,两面绿色或暗紫红色,被锈色或有时为紫红色糙伏毛,毛基部隆起如小瘤,具腺点,以背面尤为明显。伞形花序,单1,着生于侧生特殊花枝顶端,近顶端常有叶1-2片;花梗长4-8mm,被毛;萼片披针形或狭长圆状披针形,与花瓣等长或略短,具腺点,两面被长柔毛或里面近无毛;花瓣粉红色,稀近白色,卵形,长5-7mm,具腺点;雄蕊与花瓣近等长,花药披针形,背部通常具腺点;雌蕊与花瓣等长,子房球形,有毛或几无毛。果球形,直径约6mm,鲜红色,多少具腺点,几无毛或被柔毛。花期6-7月,果期11月至翌年1月,有时达6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500-1600m的山谷、山坡林下阴湿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福建、湖南、广东、海南、广西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根茎直径约3mm,褐红色,木质。幼枝被锈色长柔毛,老枝几无毛。叶多生于茎中上部,近簇状,叶片展平后呈椭圆形或倒卵形,上下两面有黑色腺点和褐色长柔毛,边缘稍具圆齿;叶柄密被毛。有时具花序或球形果实。

校质稍韧,叶纸质。气弱,味淡,略苦、涩。

显微鉴别 茎横切面:木栓细胞数列。皮层宽广,有离生分泌腔散生;内皮层细胞凯氏带明显。韧皮部狭窄,木质部导管多单列径向排列。髓部约占横切面的1/3,散有分泌腔。薄壁细胞含淀粉粒和草酸钙簇晶。(图2)叶横切面:上下表皮细胞各1列。栅栏细胞1列,通过中脉,海绵组织细胞排列疏松。中脉上面平坦,下面凸出,下表皮内侧有厚角组织。

维管束外韧型,排列成“U”字形,周围有纤维群。薄壁细胞含草酸钙簇晶,偶见方晶。

性味苦;辛;性凉

功能主治祛风刮湿;清热解毒;活血止血。主风湿痹痛;黄疽;痢疾;咳血;吐血;便血;经闭;产后恶露不尽;跌打损伤;乳痛;疗疮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或泡酒。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注意孕妇忌服。

各家论述1.《民间常用草药汇编》:为镇痉药,能除风寒湿气,治顽痹和脚膝不仁。

2.《广西药植名录》:消炎,消肿,清凉,解热,活血,润肺止咳,调经。治痢疾,黄疸,吐血,妇女血崩,疳积,喉头炎,痈疮,跌打内伤,风湿。

3.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利湿,凉血止血。治肺病咯血,外伤吐血,月经过多,痛经,小儿疳积。

4.《云南中草药选》:治胆囊炎,肝炎。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鹿药

    《全国中草药汇编》:鹿药药材名称鹿药拼音Lù Yào别名偏头七、山糜子、磨盘七、盘龙七、螃蟹七、土飞七、小鹿药来源百合科鹿药属植物鹿药Smilacina japonica A. G

  • 赤沙糖

    《中药大辞典》:赤沙糖药材名称赤沙糖拼音Chì Shā Tánɡ别名沙糖(《唐本草》),紫沙糖(《纲目》),黑沙糖(《本草原始》),红糖(《医林纂要》),片黄糖(《本草求原》)。出

  • 工布乌头

    药材名称工布乌头拼音Gōnɡ Bù Wū Tóu英文名Root of Kongpo Monkshood别名雪山一支蒿出处出自《西藏常用中草药》来源药材基源:为毛茛科植物工布乌头的块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

  • 油菜子油

    药材名称油菜子油拼音Yóu Cài Zǐ Yóu别名香油(《本经逢原》),菜子油(《摄生众妙方》)。出处《纲目》来源为油菜子的脂肪油。原形态植物形态详"芸苔&q

  • 红土子

    《中药大辞典》:红土子药材名称红土子拼音Hónɡ Tǔ Zǐ别名比子草(《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豆科》),红土子草、红清酒缸、过路清(《贵州民间药物》)。出处《贵州民间药物》来源为豆科

  • 远志木蓝

    药材名称远志木蓝拼音Yuǎn Zhì Mù Lán别名虫豆柴出处《贵州草药》来源为豆科植物远志木蓝的全草。夏、秋采收。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30~60厘米。茎单一或少分枝,

  • 小蓟

    《全国中草药汇编》:小蓟药材名称小蓟拼音Xiǎo Jì别名刺儿菜、刺菜、曲曲菜、青青菜、荠荠菜、刺角菜、白鸡角刺、小鸡角刺、小牛扎口、野红花来源本品为菊科刺儿菜属植物刺儿菜Cephalanoplos

  • 母猪藤根

    《中药大辞典》:母猪藤根药材名称母猪藤根拼音Mǔ Zhū Ténɡ Gēn出处《陕西中草药》来源为葡萄科植物母猪藤的根,夏、秋季挖,晒干或鲜用。性味辛,凉,有毒。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治肺痈,疮

  • 鹧鸪脂

    《中药大辞典》:鹧鸪脂药材名称鹧鸪脂拼音Zhè Gū Zhī别名鹧鸪脂膏(《纲目》)。出处《本草图经》来源为雉科动物鹧鸪的脂肪。原形态动物形态详"鹧鸪"条。功能主治《本草

  • 苍山橐吾

    药材名称苍山橐吾别名尖叶橐吾来源菊科苍山橐吾Ligularia tsangchanensis (Franch.) Hand.-Mazz.,以根入药。生境分部四川、云南。性味苦,温。功能主治散寒,润肺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