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药材>红花小独蒜

红花小独蒜

药材名称红花小独蒜

拼音Hónɡ Huā Xiǎo Dú Suàn

英文名tuber of Yunnan Bletilla

别名白及

出处始载于《植物名实图考》。

来源药材基源:为兰科植物红花小独蒜的假鳞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nthognoium gracile Wall.exd Lindl.[A.corydaloides Schltr.]

采收和储藏:夏季采挖,洗净,切片晒干。

原形态红花小独蒜,陆生植物。假茎(花葶)纤细,圆柱形,高3-22cm。假鳞茎近球形。叶2-5枚,叶片狭椭圆形,长7-37cm,宽达3.5cm,先端渐尖,基部收窄为短柄。花葶侧生于假鳞茎上,通常不分枝;总状花序具多数花;花下倾,玫瑰色带紫色斑点;花被片长1.6cm;萼片下部合生成筒状,中萼片长圆形,侧萼片镰刀状;花瓣匙形,藏于萼筒内,先端钝;唇瓣3裂,侧裂片与中裂片近等长,先端钝;合蕊柱细长;花粉块4;子房垂直于萼囊。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草坡地、山坡路旁或杂木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西、云南、西藏等地。

性味辛;温

归经肝经

功能主治活血调经。主月经不调;经期腹痛

用法用量内服:9-15g。

各家论述1.《植物名实图考》:红花小独蒜,根如小蒜、尤如指;叶如初生 柔草,高五六寸,傍发紫箭,开小紫红花,五瓣微尖,亦似兰花而极小,尤娇艳。

2.《新华本草纲要》:假鳞茎:有活血调经的功能。用于月经不调、经期腹痛。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挂兰

    药材名称挂兰拼音Guà Lán别名折鹤兰(《中国植物图鉴》),吊兰(《种子植物名称》),匍匐兰(《福建民间草药》),树蕉瓜(《文山中草药》)。出处《福建民间草药》来源为百合种植物挂

  • 雪山一支蒿

    药材名称雪山一支蒿拼音Xuě Shān Yì Zhī Hāo别名朋阿那布罗玛查瓦(藏名)。出处《西藏常用中草药》来源为毛茛科植物工布乌头的块根。9~10月挖根,除去须根,洗净,切片,晒干。原

  • 苦参

    《中国药典》:苦参药材名称苦参拼音Kǔ Shēn英文名RADIX SOPHORAE FLAVESCENTIS别名野槐、好汉枝、苦骨、地骨、地槐、山槐子来源本品为豆科植物苦参Sophora flaves

  • 岩豆藤花

    药材名称岩豆藤花拼音Yán Dòu Ténɡ Huā出处《贵州民间药物》来源为豆科植物贵州崖豆藤的花。原形态植物形态详"岩豆藤根"条。功能主治治鼻衄。

  • 地瓜

    药材名称地瓜拼音Dì Guā别名土瓜、凉瓜、凉薯、葛瓜、葛薯、土萝卜(《中国药植志》),草瓜茹(《陆川本草》),沙葛、地萝卜(江西《草药手册》)。出处《中国药植志》来源为豆科植物豆薯的块根。

  • 烟锅草

    《中药大辞典》:烟锅草药材名称烟锅草拼音Yān Guō Cǎo出处《陕西中草药》来源为毛莨科植物东亚唐松草的根。夏、秋间采收,洗净,晒干。原形态多年生草本,无毛。茎直立,红色,高65~150厘米。叶互

  • 米油

    《中药大辞典》:米油药材名称米油拼音Mǐ Yóu别名粥油(《重庆堂随笔》)。出处《纲目拾遗》来源为煮米粥时,浮于锅面上的浓稠液体。性味《纲目拾遗》:"味甘,性平。"功能主

  • 白线薯

    药材名称白线薯拼音Bái Xiàn Shǔ别名红藤、山乌龟、一滴血。来源药材基源:为防己科植物白线薯的块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tephania brachyandra Diels.采收和储藏:全年

  • 百足藤

    药材名称百足藤拼音Bǎi Zú Ténɡ英文名Creeping Pothos别名神仙对坐草、石上蜈蚣、飞天蜈蚣、百足草、铁斑鸠、巴岩姜、姜藤、天蜈蚣、土石蜈蚣、雄鸡尾、细蜈蚣草、蜈蚣草、石蜈蚣、下山蜈

  • 鸱鸺

    《中药大辞典》:鸱鸺药材名称鸱鸺拼音Chī Xiū别名怪鸱(《尔雅》),钩鵅(《本草拾遗》),大头鹰(《便民食疗》),角鸱、毂辘鹰、鵋鶀、呼咵鹰、夜食鹰(《纲目》),猫头鹰(《本经逢原》),鬼鸠(《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