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药材>花木通

花木通

《中药大辞典》:花木通

药材名称花木通

拼音Huā Mù Tōnɡ

出处《西藏常用中草药》

来源毛茛科植物假须蕊铁线莲木质茎。8~10月采收,刮去外皮,切片,晒干。

原形态木质藤本。叶对生;2回3出复叶;小叶卵形,边缘有少数锯齿,上面绿色,下面淡绿色,被稀疏短柔毛。花腋生;花被片4,花瓣状,白色。瘦果多数,有宿存的羽毛状花柱。

生境分部生于山地林中或灌木丛中。分布西藏。

性味性寒,味苦。

功能主治清热利尿。治水肿,膀胱炎,尿道炎,口舌生疮,久痢脱肛,乳汁不通。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钱。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花木通

药材名称花木通

拼音Huā Mù Tōnɡ

英文名Stem of False tomentoseanther Clematis

出处出自《西藏常用中草药》。

来源药材基源:为毛茛科植物假须蕊铁线莲的茎藤。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lematis pseudopogonandra Finet et Gagnep.

采收和储藏:8-10月采收,刮去外皮,切片,晒干。

原形态假须蕊铁线莲,木质藤本,长约1m。幼枝被柔毛。当年生枝基部有芽鳞,鳞片卵状三角形,长4-5mm,深棕色,外层鳞表面无毛,边缘有绢状柔毛,内层鳞片全被柔毛。叶对生,二回三出复叶;叶柄长3-7cm,幼时被毛,后脱落无毛;小叶片纸质,卵状披针形或窄卵形,长2-5cm,宽1-3cm,先端尾状渐尖,边缘常有1-2对牙齿或3裂,幼时两面微被柔毛,后脱落无毛,小叶柄长0.3-1.2cm。两性花,单生叶腋,稀有2花束生,花梗长2.5-7cm,顶端微有毛,无苞片;萼片4,卵状披针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2-3cm,宽6-10mm,淡紫红色或紫黑色,钟状,外面被稀疏柔毛或近无毛,内面被绒毛,边缘密被淡黄色绒毛;花瓣无;雄蕊多数,长为萼片之半,花丝宽线形,长约1cm,宽1.5-2.5mm,上部及药隔背面被密毛,基部无毛,花药黄色;心皮多数,与雄蕊等长,被淡黄色绢状毛。瘦果狭卵形,被金黄色短柔毛,宿存花柱羽毛状。花期6-7月,果期8-9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700-4300m的溪边、山沟、疏林下或灌木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四川、云南、西藏。

性状性装鉴别 茎藤圆柱形,表面粗糙,棕褐色,节稍大,枝条基部可见深棕色鳞片,鳞片外层稍光滑,内层有绒毛,质硬,断面木部占大部分。气微,味苦。

性味味苦;性寒

归经归心;小肠;膀胱经

功能主治清热利尿;下乳。主水肿;小便不利;湿热淋证;久痢;口舌生疮;乳汁不通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滇高良姜

    药材名称滇高良姜拼音Diān Gāo Liánɡ Jiānɡ别名良姜出处滇高良姜始载于《滇南本草》,名良姜。《植物名实图考》卷二十五芳草类载:“高良姜,滇生者,叶润根肥,破茎生葶,先作红苞,火焰炫目;

  • 越南悬钩子

    药材名称越南悬钩子拼音Yuè Nán Xuán Gōu Zi别名小猛虎、鸡足刺来源蔷薇科越南悬钩子Rubus cochinchinensis Tratt.,以根、叶入药。

  • 大石韦

    药材名称大石韦拼音Dà Shí Wéi别名篦梳剑(《泉州本草》)出处《浙江中药资源名录》来源为水龙骨科植物矩圆线蕨的全草。全年可采。原形态多年生草本。根状茎长,横走,匍匐

  • 千金子霜

    药材名称千金子霜拼音Qiān Jīn Zi Shuānɡ英文名SEMEN EUPHORBIAE PULVERATUM来源本品为千金子的炮制加工品。性状本品为均匀、疏松的淡黄色粉末,微显油性。味辛辣。鉴

  • 浮萍

    《中国药典》:浮萍药材名称浮萍拼音Fú Pínɡ英文名HERBA SPIRODELAE别名水萍、水萍草、浮萍草来源本品为浮萍科植物紫萍Spirodela polyrrhiza (L

  • 油渣果

    《全国中草药汇编》:油渣果药材名称油渣果别名油瓜、猪油果、野面瓜、猴子面瓜果来源葫芦科油渣果Hodgsonia macrocarpa (Blume) Cogn.,以种仁、根入药。生境分部广西、云南。性

  • 灵砂

    药材名称灵砂拼音Línɡ Shā别名二气砂、神砂、平口砂、马牙砂、人造朱砂出处灵砂,宋代唐慎微首先将其着录于《证类本草》,据所载炼制方法:“用水银一两,硫黄六铢,细研,先炒作青砂头,后入水火既济炉,抽

  • 掌叶榕

    药材名称掌叶榕拼音Zhǎnɡ Yè Rónɡ别名粗叶榕、佛掌榕、大叶牛奶子来源桑科榕属植物掌叶榕Ficus simplicissima Lour. var. hirta (Vahl

  • 楤木白皮

    药材名称楤木白皮拼音Sǒnɡ Mù Bái Pí出处《浙江民间草药》来源为五加科植物楤木树皮的韧皮部。全年可采。原形态楤木(《本草拾遗》),又名:鹊不踏(《纲目》),刺老

  • 白鹤菌

    药材名称白鹤菌拼音Bái Hè Jūn来源药材基源:为多孔菌科真菌东方栓菌的子实体。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rametes orentalis (Yasuda)Imaz.[Polystictus ori